
很多朋友告訴我類似這些問題:當初和他一起打拼天下的干將們,如今卻在企業發展勢頭正猛時,激情不再有;企業做大做強時,卻越來越散沙難聚,而變得各自為政;被奉為軟實力的企業文化在面對90后職場新主力軍時,真的越來越“軟”。 我告訴他們:表在管理,本在人心。身還在,但認同已不再,所以漸行漸遠。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種多因素變量導致的企業現象呢?有。捋順管理靠“法術”,齊心合力靠“道法”,就是讓企業和員工...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它是理念形態文化、物質形態文化和制度行為文化的綜合體,是一種全新的人本管理理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文化在國有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是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在社會新形勢下充分認識企業文化的獨特功能,準確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企...
神話終歸是神話,企業和人并不能依其而幻想、存活。 上周末,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乳制品檢測報告結果顯示,蒙牛集團眉山公司的產品被檢測出黃曲霉毒素超標140%.而黃曲霉毒素M1是已知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三聚氰胺事件將食品安全推向社會和輿論風口浪尖,并“談奶色變”,而今可以說黃曲霉毒素徹頭徹尾地將蒙牛產品推向了深淵,從消費者心智中被剔除已成事實。 “作為人,何為正確?”——這是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堅守企業...
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都說企業文化是老板文化,但企業文化更多地要靠廣大的員工去實踐,那么,如何才能使老板的文化變成全體員工內心真正認可的文化? 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建設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導入期,主要工作是進行企業文化的宣貫,使得員工了解并認識企業文化;深化期,主要工作是在繼續加強宣貫的同時,在各個方面發力,使員工認同企業文化,使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變成員工工作和生活的指導;提升期,主要工作是鞏固...
一家民營企業,沒有提出系統的企業文化理念系統,但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企業轉型過程中,領導人和企業的管理模式在實踐中給了員工很多感受;與此同時,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同的理念。這樣的企業,員工會對其文化有怎樣的認知?借助一個EMBA課程的機會,收集了這家企業不同層面員工的12份課程報告,他們對本公司文化的認知如下: 員工A:(1)企業領導人以人身作則、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影響著公司每一位員工,逐漸造就...
企業是現代組織結構中最基本的 “細胞”。而文化則是企業的靈魂,一個企業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才具有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否則,就是一盤散沙。一個企業,只有在優秀企業文化的指引下,才有了前行的力量,每個人才能找到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價值,只有如此,企業成員才能齊心協力,才能共同達成企業的目標,才能積累文化的能量,做出更大的市場業績,不斷地創造新的輝煌。 將企業作為提升競爭力、戰斗力、執行力的著力點和關鍵點,用...
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的協同性主要指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協同共進、交互上升的。 莫尼塔指出:企業文化指導企業制度建立,促進制度有效落實。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途徑一方面通過文化的認同,對員工形成心理契約,進行約束;另一方面通過相關理念在制度中的體現,通過制度進行貫徹。因此,確保制度約束與文化導向一致性,企業制度應體現企業文化的相關精神、理念,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對企業制度的建立起...
文化一詞源于《易經》:“觀乎人文,以化天下”,這是文化最早的解讀。文化其實是由名詞“文”和動詞“化”兩個不同的詞組成,所以文化被后人解讀為“以文化人”,文化落實到企業就叫企業文化。 其實中國有商業史以來就不缺企業文化,那時候不叫企業文化這個詞,而叫商業精神。講商業精神或企業文化,一定離不開本民族的人文傳統,離開了這個文化就很難永續傳承。在中國千百年來商業精神其實都在“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中盡情演繹著...
光有文化沒有制度,企業要么自然推動,要么軟弱無力; 光有制度沒有文化,企業要么執行有力,要么執行崩盤。 每個企業都有一個軟肋,一觸即痛,這就是文化;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筋骨,動它即傷筋動骨,這就是制度。 想想看,那些做得好的企業為什么那么多人能發出同一個聲音?他們憑什么凝聚團隊萬眾一心?他們用什么牽引團隊的思想?他們靠什么讓團隊行為統一?只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優秀的企業文化! 再想想看,在企業當中,為什么總...
- 6419
-
2 職場勵志故事1646
- 1451
- 1239
- 1229
- 1216
- 1130
- 1108
- 1065
-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