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醫療技術供應商,以下兩個案例闡述了該公司如何在兩個不同業務領域中,通過兩個不同的技術供應商使用模擬技術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為高潛力員工提供高科技 美敦力公司想讓高潛力員工體驗一種壓力之下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們選擇了模擬技術。美敦力從Enspire Learning公司引入一種基于團隊協作的領導力模擬技術,將其應用于他們的新興領袖項目(EL...
公司的培訓費應該用來培養更好的員工,不是培養更好的人;應該追求有效,而不是有趣。 算命和培訓有什么不同?“定位”理論的發明者、營銷大師特勞特①在2006年對美國式培訓的總結,聽起來好像是在說中國式算命。 “先是找到那些缺乏安全感或者覺得不幸福的人。給他們的問題提供一個答案,要用聽起來智慧無比、實際上含混不清的語言來包裝你的建議。要承認這是個糟糕的世界,不過不需要他們做實質性的改變就能解決。”...
1、明確培養新員工的重要性——做事與做人 培養新員工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共同面對的話題。沒有社會經驗,完全一張白紙,新員工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他們會受到最初在公司遇到的上司及前輩的影響。 問題是,遇到的上司及前輩會是什么樣的人呢?對他們的成長是否有正面影響呢?或者,他們會完全被那些不稱職的上司毀掉? 所以,培養新員工,有兩點很關鍵。一是要交給新員工做事的方法。雖然給新員工安排的工作難度不大,但是...
在大學校園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像學生一樣三點一線,宿舍、食堂和教室,但年齡明顯比學生大:他們步履匆匆,不時打著電話,也常常以羨慕的眼神看著身邊年輕的天之驕子,好像在回想以前自己的青春年少;他們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職業,走到一起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百戰歸來再讀書”,為了更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企業創新的源泉,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各種各樣的培訓...
培訓,快成了企業的必需品。市場機會,來無影去無蹤;企業轉身,快慢各有定數。市場與企業的速度差,既是企業管理的軟肋,也是培訓服務的方向。學院派,用知識武裝企業,然而知道不代表做到。實戰派,用經驗替代企業學員的摸索,終究逃不出井底之蛙的命運。勵志派,從中層執行力入手,切中企業老板的心思,可是令行禁止并不能造就優秀的企業。葉敦明發覺:這幾年,咨詢式培訓派挺拔而立,就是想在高層決策、中層執行之間打開一個...
講師,是企業里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是企業的知識管理者和傳承者。企業內部的“技術大牛”掌握著工作需要的核心技能和知識,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必然是合適的講師人選,但關鍵是如何激發他們擔任內部講師的愿意。 袁爭:企業里的“技術大牛”多半不具備出眾的授課和演示技巧,參與授課的熱情度低。雖然,學院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但他們還是經常以“工作忙”為理由,委婉謝絕。 我們對講師做了...
企業的培訓應通過發揮員工能力提升的價值來改善個人和組織績效,為公司經營戰略的落地提供支撐。 一、企業員工能力提升領域的三大關鍵問題 1.缺乏系統性統一規劃和整體架構設計 各業務單元的能力提升活動,均處于“非系統化”的發展階段,體現在各業務單元均有不同的松散的運作模式,均以模塊或項目劃分,能力提升基本等同于培訓活動策劃,關注短期的進展和成果,缺少協同和共享,更欠缺對基礎平臺的搭建和有長...
很多中小企業的老總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困惑和難題―――青黃不接,公司總是招不到一些優秀的新員工,培養不起來幾個優秀的接班人。比如,營銷總監幾年都招不來一個優秀的營銷經理;而營銷經理也是連續很長一段時間弄不來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結果導致公司中高層管理者后繼無人,想換掉一個都不行,只能是多年一成不變。 由于沒有優秀的接班人和可替代的后備人才,造成老板們總是受制于原先的那些中高層管理者和所謂的那些公...
提起培訓,很多人會先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老師講的干貨多不多,我能從他那里可以學多少東西,老師是不是專家? 我們常常給自己設個問題,然后等待培訓老師的答案。實際上呢?培訓老師既不知道每個人在想什么,也不需要回答所有人的疑問。他們只是總結了一些他們認為重要的知識和經驗,供大家學習和參考。所謂干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有大提升,有人一無所獲。總是指望別人給你提供一纜子解決方案,不過是一種自欺欺...
- 6419
-
2 職場勵志故事1646
- 1451
- 1239
- 1229
- 1216
- 1130
- 1108
- 1065
-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