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過幾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士,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為下屬的我,遇到工作中需要公司或上級給予解決或支持的時候,自己確總是不得愿了,對方總是不能理解自己的難處?那么到底,作為員工的我和公司雙方應該誰先理解誰了? 舉兩個例子: 一位部門經理,為了克服項目上的一個技術難題,需要公司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無論是采取部門間的人員抽調,還是引進新的技術人才都可以幫助自己項目的完成并能達到公司的...
“我現在的工作就是天天圍著他們兩人轉。”HR經理張新面帶愁容地說,公司的兩位部門業務骨干的個人矛盾近于無法調和:業務部胡建勇分管產品售后服務,銷售部范有斌負責產品發布與銷售,彼此都不愿意與對方及其部門同事合作,各自采取不參與、不溝通、不合作的態度。“兩人在性格上個性不相容,都是那種很好強、要面子、業績很好、實干但又很懂得推卸責任的人。” 調解胡、范二人矛盾的工作本不屬于身為HR經理的事情,但胡、范...
《加減》一書提及團隊關系時,我們倡導親密,而不是疏離。有企業家問我這個“親密”的度如何把握,也有企業家不同意“親密”,因為怕和員工過分“親密”后員工不再聽話,不服從,和上司平起平坐,肆無忌憚,甚至“反教練”老板而洋洋得意,員工成為“上司”,老板看員工臉色,處處退讓!我認為這種情況會出現在“過分親密”的團隊中, 雇員和雇主都迷失方向! 讓人想“撞墻”的員工 以下是近日遇上“親密度”把握不準的企業主要求我...
一、從一案例說起 這是我們在為一家民營企業做咨詢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 該企業2002年從廢舊金屬進口貿易起家,短短五年間迅速發展為以金屬、塑料加工和房地產開發為主,貿易和倉儲物流為輔,具有十幾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但公司管理卻沒能跟上公司的快速發展步伐,突出表現在兩點:一是創業初期與老板共同打拼的人(主要是老板的同學與朋友)現在都身居關鍵的位置,但越來越不適應公司新的發展形勢;二...
這似乎是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可是在不少企業卻存在嚴重的員工本位主義,而且企業不分大小,都有這類現象存在,這不僅讓專業人士匪夷所思,而且讓企業管理困難重重。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員工不想在這個部門干,只是想換一個部門,竟然要用辭職的方式曲線調動——因為正常的路行不通。我本人就親自見聞了這種事情的發生。一個員工因為不想受主管的壓制,在公司內部聯系了另一個職位,并得到了新主管的接收承諾。當他辦理辭職...
有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最近遇到了這樣一個困惑。 事情是這樣的。某部門要辭退兩名員工,部門經理寫了一份報告,羅列了兩位員工的種種不是,諸如工作態度不端正、能力不足、不服從工作安排等。人力資源經理收到資料后馬上著手處理兩名員工。首先約談兩名員工,告知他們被辭退的理由,也就是部門經理填寫的關于員工不足的內容。令這位率性的人力資源經理吃驚的是,兩位員工根本不認同部門經理的“一面之詞”,表示自己工作態度沒...
某公司總經理錢某正為幾份辭職報告發愁,提出辭職請求的分別是公司技術總監王某、銷售經理孫某、采購主管李某和車間工人周某,他們都要求在一個月內將手頭工作交接完畢,盡快走人。 其實,錢總最關心的是技術總監王某和銷售經理孫某的去留。因為孫某掌握了公司中心城區絕大部分重要客戶的信息,而且與其中相當多的客戶關系良好,一旦離職,有可能帶走大批客戶。王某是公司技術方面的最高負責人,不但掌握了公司的幾乎全部技術機密...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關注顧客的意見、特別會關注顧客的投訴,但是我們很少關注員工的抱怨。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里,“顧客是上帝”,對顧客是不能得罪的。但是,從管理的角度看,我們更應該高度關注員工的抱怨。 員工的抱怨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員工對顧客的抱怨,另一種是員工對企業的抱怨。實際上,員工對顧客的抱怨,是揭示企業與顧客之間真實問題的最佳途徑。因為員工是直接面對顧客的,企業服務流程的好壞、服務理念的對錯、服...
小張是某公司剛剛招聘過來專門負責公司培訓的女大學生。公司計劃月底搞一個新工專題培訓,準備邀請生產部肖部長講解關于生產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識。為了讓肖部長提前有個準備,小張就講課安排事宜提前與之進行溝通,意料之外的是,小張高高興興的去了,卻眼淚汪汪的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當小張去和王部長溝通講課事宜時,沒想到被肖部長當面訓斥了一頓,說人力部純粹是沒事找事,當前生產任務這么緊,抽不開身,搞崗前培訓不是...
- 6419
- 2 職場勵志故事1646
- 1451
- 1239
- 1229
- 1216
- 1130
- 1108
- 1065
-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