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人們想要工作能夠順應他們的個人生活。這就意味著,他們總是要面對一個問題:我應該在工作中透露多少關于我自己的事情? 這是一個微妙的問題。透露的太多,你可能會被煩。透露的過少,人們會感覺不到與你的聯系。《不要一個人吃飯》的作者基斯·費拉茲(Keith Ferrazzi)主張,人們需要展現一些弱點,這樣同事們會覺得他們了解你,并可以為你的生活作出有意義的貢獻。秘訣就在于,不要過于敏感和軟弱--這樣會讓你看上去很...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傳統的理論和觀念在左右著你的世界觀,導致你做出錯誤的選擇;有些人明知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還仍舊用這些理論激勵自己,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尋求理論支撐,以求得心靈上的安慰。由于這些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當身邊99%的人都相信其“放之四海而皆準”時,你很難再有勇氣去推翻他們,而不得不在職場上逆來順受,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最終導致職業生涯發展的失敗。專門寫給職場新人的職業...
繁重的壓力讓很多上班族變得麻木,對工作越來越沒興趣,甚至開始“混日子”。 第一,“享受”挑戰。 不如意時,人們習慣于把辦公室看成“地獄”,卻沒有想過,地獄和天堂只是一念之差,消極看待會讓自己更加疲憊。把挑戰看成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能享受到特別的愜意和滿足感。 第二,熱愛“麻煩”。 工作中,棘手的難題一個接一個,令人頭痛。可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若能控制不良情緒,用逆水行舟的勇氣面對,便能激發潛能、...
變幻莫測的職場是一個隨時會出現應激事件的“高壓地”。很多情況下,人們很難提前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意外”事件,也許你遭遇過供應商在關鍵時刻臨時毀約,也許你經歷過裁員風暴,也許你遇上了“被合并”事件……當遭遇職場逆境,有些人會選擇用拒絕、逃避的方式來應對,也有人會因此陷入了焦慮、抑郁的情緒漩渦。那么,遇到職場逆境時,大家究竟該如何處理才能贏得成功呢?這里,中智咨詢副總經理、資深的人力資源顧問胡彭令向廣...
美國《商業周刊》生涯專欄作家瑞茲-黎安曾是美國一家公司的人事部主管,他招聘過人,也被其他人招聘過。在招聘領域工作多年后,瑞茲總結出了美國招聘領域中一套潛行的面試規則。他在美國《商業周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 有時,人們往往感覺事情正向自己想象的方向發展,但最后卻猛然發現遠不是那樣:事情依然原地踏步不動。這樣的錯覺在應聘者面試工作時經常出現。多年來,找工作的朋友和同事面試后經常會這樣告訴我:他們與招聘人...
上個月,住我隔壁的小伙子,老是唉聲嘆氣,說自己來北京已快兩個月了,至今仍沒有找到工作。我說,發簡歷啊。他說,發了,至今已發了50份簡歷了。結果竟沒有一家公司相中他。他的遭遇要么就是面試不過關,要么就是發出的簡歷如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一點回音。北京消費也不低啊,光租房,兩個月就花了他兩千六百元。再沒找到工作,他真不知怎么辦才好。看他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我給他講了松下幸之助當年找工作的故事。 出身貧寒的...
同時面對GE、百事食品、美世咨詢的三名資深 HR,演練一堂生動的實景面試,這對即將要進入求職進行時的大三學生來講,實在是難得的體驗。6月7日,在“ACCA就業力大比拼活動”模擬面試賽場上,7名上海交通大學的參賽者就接受了這次提前的考驗。如何在與HR面對面的過程中,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如何避免在面試中犯下不成熟的錯誤?模擬面試給大學生們上了實實在在的第一課。 自我介紹加深印象 現場實錄:我可從用ACCA四...
“你今年多大年齡?”面對招聘方的突然發問,不想直接回答的楊小姐,一時有些語塞,顯得頗不自在。 前日,武昌區勞動力市場、起點擇業市場聯辦一場免費招聘會。來自荊門的楊小姐欲應聘武漢某電子公司的普工,年齡要求在18—35歲。 雙方交流一番后,工作人員突然問:“你今年多大年齡?” “我完全符合您的條件。”楊小姐答。 “到底多大?”工作人員窮追不舍。 “可以不說嗎?不是一定要回答吧。”楊小姐怔了一會兒,顯得很無奈。...
- 6419
-
2 職場勵志故事1646
- 1451
- 1239
- 1229
- 1216
- 1130
- 1108
- 1065
-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