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的微博妙用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從早上9點開始在微博記錄的一切都會成為“上班”這個詞的附注。100字左右的訊息可以讓公司人簡明扼要地描述自己即時狀態,無論是抱怨殺千刀的客戶還是聽到一條震撼的八卦。在既定程序般的工作中,微博的出現無疑給公司人增加了樂趣,就像開心網和植物大戰僵尸的風靡一時一樣,大家又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方式來殺時間。而且和前兩者不同的是,微博永遠可以帶來新鮮的訊息—并且有些看似是那么激動人心。
生活和工作由于微博開始變得聯系緊密,同事之間從最早互相看看MSN的空間來窺得零星私人世界—上面頂多也只是記錄了到哪里一游,或者是最近一段生活的總結,但現在隨著微博全民化,你很容易知道一個人幾點幾分在哪里干什么。這對于加深同事關系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渠道,至少大家除了例行的天氣和假期之外還可以找到很多話題。
但這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公司人另外一個經營人際關系的地方。鑒于同事之間互相加關注,對于工作的抱怨得謹慎發布,就怕一句話不妥被人過分解讀;而當老板也參與到微博中來,維持個人形象也成了一件必要的事。
另一方面,用IBM組織及人力資源轉型高級顧問韋瑋的話說,作為提升團隊凝聚力的渠道之一,微博只是一個輔助的渠道。公司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相互促進交流已經是其最大化的功效了。如果單純想拓展職場人際關系,可以去LinkedIn這樣更專業的職場網絡。
你可能認為自己記錄的都是生活瑣事,并不足以改變任何工作中的現狀,但事實上有什么樣的朋友、周末過什么生活都被曝光在大眾眼皮下—也許某一天你的生活軌跡就會被微博上這些信息改變了。
01 增加團隊融洽度?
一個互動很充分的團隊必然是一個好團隊—這點沈興深有體會。年中的時候一家第三方公司派了一隊人馬來公司做項目,沈興是對接方。開始時大家還互相用著尊稱,但這樣的客氣止于微博。
微博上彼此轉發各種段子,然后漸漸熱絡,在項目之外也多了一些閑聊話題。自從沈興的一個同事發了一條召集桌游的消息之后,對方團隊響應者眾。后來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晚上加班完畢,辦公室就成了桌游吧,有人邊玩邊在微博上發布戰況。除了讓陌生的一群人迅速熟悉起來外,在同事微博上找到共同話題或是消除誤解,這同樣有利于團隊的融洽。
02 微博有隱患?
你沒有在微博上表示出丁點對公司的不滿,只是偶爾在對朋友的回復里提及幾句,但不知道這樣的話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居然就被老板知道了;你用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網名來寫微博,但過了兩天你發現給你推薦的人里面,老板的名字赫然在列。
“微博真可怕”,曾經打算跳槽的馬文發出這樣的感嘆。他沒有對任何人表露出過跳槽打算,怕萬一工作換不成,在現在的公司中造成的影響不好。為了獲取更多職位信息,他只是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些獵頭,并且在一些獵頭的發言下面留言咨詢了幾個問題。過了一陣子,工作壓力不那么大了,他覺得現在的公司還是不錯的,也就斷絕了這個想法。但有一天一個同事突然跑來問他:“聽說你要換工作?”
03 打造自我招牌?
陳潔覺得微博徹底顛覆了她對同事的看法—原來只是以為A同事身材不錯,可居然是個拍過好幾個廣告的業余模特兒;而B同事更不得了,粉絲居然上了四位數,名字后面還帶了個V,從來不知道那個一天到晚埋頭Excel里的人居然講話如此有趣。
微博的好處在于平常看到的只是某個同事的A面,現在還可以看到Ta的B面。默默無聞的人可以通過微博成為公司的明星,而想要經營形象的人也可以在微博上大做文章。
04 還有什么妙用?
在《第一財經周刊》對公司人的采訪中,有人在微博上加了很多同行,關注他們的發言來知道行業動向和競爭對手的情況,盡管看到的信息很龐雜,但的確會有一些對自己有用。審計師唐小楠因為公司封了MSN沒封微博,這直接就變成了一個版聊。但據說最近公司IT部門已經發現大家微博上得很頻繁,于是傳出要封微博的消息。
那些早上起床很痛苦的人,來看看這位公司人的方法:他很關注自己老板的動向,當看到老板“明天要出差去××地”的消息時,他基本都不會調第二天的鬧鐘。做人力資源咨詢的陳嘉琨在36樓加班到凌晨,發了一條天將亮的照片,第二天得到了上司的慰問回復,他覺得這個做法也算是變相告知了管理者,小朋友們的工作壓力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