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職場“空窗期”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記得我有一次換工作,在開始為新的東家賣命之前,恰好有整整一個月的“空窗期”。受夠了長時間的滿負荷運轉,我決定好好享受一下這段難得的悠長假期。于是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休養生息方案,內容涵蓋背包旅游、聽歌看碟、呼朋喚友、狂睡大吃等項目。但這個看似合理的休養生息方案,執行起來卻遇到了困難。
首先,由于和我一樣不用上班的同黨難覓,我只能孑然一身背個大包體會“在路上”的心情,起初的興奮和期待逐漸被旅途的孤單和無聊打消,看到好風景沒人幫忙拍照,吃到好東西也沒人分享,于是我的背包游短短一周便宣告結束。
剩下的時間里,我的確嚴格遵守了方案,聽歌聽到要吐,看碟看到要吐,狂睡睡到頭暈,大吃吃到發胖。大部分時間窩在屋子里,過著生物鐘紊亂的渾噩生活。覺得無聊了跟朋友煲電話約見面,才發現人家都和以前的我一樣忙,壓根沒工夫陪我消磨時光。悶得受不了頂著大太陽出去閑走,看著行色匆匆的路人和飛馳的車輛,非但不覺得自己的悠閑時光難得,反而有一種虛度光陰的負罪感。
我跟一姐們兒說,平時忙慣了,很難適應這么長時間不工作,覺得日子頗難熬,很想早點去報到。姐們兒對我無情批判:“你就一“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組織有紀律,閑都能閑出病來!”其實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當初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連這種已經有了下家的空窗期都這么難熬的話,人家那些還在苦苦尋覓工作的空窗期豈不更難?
職場空窗期,最難熬的也許不是經濟上的吃緊,而是精神上的壓力。正如戀愛空窗期的人感覺痛苦,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失戀本身而痛苦,而是擔心自己年老色衰或心如死灰,難以找到下一個適合交往的人。同理,無論是主動離職還是被動辭退,處于職場空窗期的人們大都很難擺脫一種焦躁情緒——擔心自己不能迅速找到合適的下家,擔心給自己拋來橄欖枝的下家是皮包公司,擔心自己適應不了新工作的環境和要求……諸如此類的擔心,幾乎會徹底毀掉一段本來好好的休養生息期。就算有一份新的工作結束了這段空窗期,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也很可能延續下去,直到熬過了入職試用期才算解脫。
其實,歸根結底的原因在于,我們把職場看得太重了,卻把生活看得太輕。如果我們連悠閑的生活都沒心情去享受,在職場上辛苦打拼意義又何在呢?
下一次,如果再遇到職場空窗期,我不會像上次那樣以吃喝玩睡的方式來消磨時光,更不會容許自己產生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我會早早起床去公園晨跑,然后在小吃店來一碗豆漿兩個包子;我會給自己開一份書單,好好讀讀那些平時想讀又沉不下心來讀的書;我會報名去學學跳舞練練瑜伽,絕不容忍一個月胖了十斤的情況復辟;我會約平時疏于聯系的朋友們見個面吃吃飯,然后在夜色下坐在水邊喝幾杯小酒。
更重要的是,我會趁此機會認真總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利用有限的時間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比如好好練習一下自己的英文聽力和口語,多讀一些職業相關領域的行業報告和文獻,對自己屬意的公司來個360度研究等。因為,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當然,我希望任何一段職場空窗期都不要超過三個月,否則我的錢包肯定要抗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