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是企業成本,是盈利資本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隨著冬至霜重,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正向我國蔓延,出口外向型企業首當其沖提前入冬,其他行業緊隨其后。面對窘迫,企業如何“過冬”?
12月4日,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首屆中國重慶人力資源高峰論壇暨渝粵HR財富論壇”上,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院長曾國平曾談到,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一些企業開始以裁員來降低成本,但這并非最重要的。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員工從成本轉化成盈利資本并留住這一盈利資本,才是企業應對危機并最終戰勝危機最為關鍵的因素。
要變人力成本為人力資本,聰明的企業老總明白以成本為中心,以技術為中心,最終以人為中心。成本、質量、技術、市場、效益最終是靠人來實現的,所以表面上人力資源在企業中是成本,但實際上,人力資源在企業中應該是資本,而人才就是企業的核心盈利資本,留住人才可以讓企業成倍增值。
舉個例子,假如一家企業要招聘一名人才,有甲乙兩人應聘。其中,甲的理想收入每月為22000元,但他可為公司創造出22萬元、或220萬利潤;乙只要800元一個月,但他卻在每個月的工作中給公司損失8000元。簡單比較后,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實際上,真正的人才不是企業的成本,而是資本,并且是盈利資本。企業最大的成本是老總成本!如果一個企業老總的素養很低,那么該企業的決策成本、管理成本就會很大。反之,如果一個企業老總的素養很高,該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就會很科學,該企業老總就變成最有價值的核心因素。
在現實中,很多企業敗就敗在老總可以一擲千金,但卻不知道培訓員工、不知道如何把員工從成本變成資本。所以,一個企業要想有所成就,老總得先把自己的素養提高,也就是老總要先將自己從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