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的方法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一、重大事件法:是由熟悉工作的專家去找出工作中對績效有重大影響的行為
二、面談式:可以采個人、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其進行的原則為:
(一)與主管密切配合
(二)與被面談者盡速建立融洽的氣氛
(三)準備完整的問題表格
(四)要求對方依工作重要性程度依序列出
(五)收集妥后之資料讓任職者及其上司閱覽,以利補修。
三、工作條件法:是研究工作者本身的信息,由SME去定義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及個人特質。并將每種要素分為四種尺度,讓員工在從事一項新工作時知道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是什么,以及應該接受的訓練有那些。
四、能力需求量表:強調個人特質勝過工作特質,但和工作事件方法不一樣,因為量表并不是標準化的格式。這種方法使用一系列的行為錨定量表去測量去衡量在37種能力指數中,某工作需要的多寡。此方法提供給工作者一個標準化的信息。
五、工作存量法:是由SME設計一張任務列表,然后依照每個任務所需花費的時間多寡、相對的重要性。去給予比重,這些比重是由計算機分析得知。
六、職位分析問卷:包含194項目,代表工作的行為、條件、特征,可將寬廣多樣的工作一般化。分為六大內容:
*信息輸入:工作者在何處與如何得到工作必要的信息。
*心里過程:在工作中推論、決策、計畫、處理信息過程。
*工作輸出:在工作中物質的活動,使用工具裝置。
*與他人關系:在工作中與他人的關系。
*工作內容:物質的與社會的內容。
*其它特征:與上述提過的活動、條件、特征不同,但與工作有關。
七、范圍試驗研究:是由SME找出工作中達到績效所需的KSAOs,再由重要性或所需花費的時間去評定它。
八、功能性的工作分析:以一個標準化的格式去搜集工作的細部信息,然后依照工作的功能等級或功能導向去評定它。
九、門檻特質分析:分為三種,第一為需求及工作分析(DATA)說明工作任務,第二標準工作特質(STA)說明所需特質,最后是技術職能分析(TCA)說明所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