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如何有效的向上管理?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向上管理的素質既是一種溝通能力,更是一種職場生存智慧。因為在組織的權力序列上,每個人擁有的權力強弱都只是相對而言,從某種意義上,每個經理人都會面臨著如何與上級溝通的問題,而這也正是向上管理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所在。
“向上管理”的失敗:從史上最牛女秘書事件說起
EMC大中華區總裁陸純初肯定沒料到,他跟其秘書貝瑞卡之間的一次小小沖突,竟然如明星的偷情緋聞一樣,不到一周時間傳遍中國。“史上最牛女秘書”事件的黑色幽默,在眾多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度,而小小秘書貝瑞卡也由此“光榮”地獲得史上最牛女秘書稱號。
其實在職場中,像貝瑞卡與上司陸純初這樣的沖突實在再平常不過:上司對下屬進行無理要求、訶責、批評甚至謾罵,在中國這種權力至上的社會語境下,實在見慣不慣,無論是在外企、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這樣的場景幾乎日日上演。因為在人們慣性思維中,下屬對上司有著服從的天性,但是貝瑞卡卻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一個強硬下屬與上司尖銳對立的一面。所以,下屬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上司的關系、如何有效地“管理”上司,使自己的工作更得到認可,這種向上管理的話題也開始關到關注。
在“史上最牛女秘書”事件中,貝瑞卡最引人注目的做法就是用針鋒相對的強硬措詞回應上司批評,同時更將上司批評與自己的反駁之辭公開化——在她的處理思維中,應該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想法,將自己與上司一起擺上公眾輿論的決斗臺,以弱者悲壯一擊的姿勢博取公眾的支持。
從輿論導向上,貝瑞卡贏了,因為網上有超過八成的人支持她;從向上管理策略上,她輸了,因為她不僅因此丟掉工作,而且因違反外企工作中的“明規則”與“潛規則”,決定她在職場生涯中將再無緣進入外企圈子。
“史上最牛女秘書”事件的沸沸揚揚使“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得到關注——向上管理不是領導上司,而是通過向上溝通、向上協調,去影響及引導上司的看法與自己協調一致。
在一個越來越追求扁平化組織結構、追求平等權利、透明式管理的社會,下屬與上司有了更多直接對話的可能性。當下屬與上司發生矛盾沖突或意見相左時,強硬對抗或委曲求全都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因為這樣只會導致矛盾激化或者讓自己“很受傷”。向上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讓上司理解下屬的立場與想法,也使得下屬能夠接受上司的觀點。貝瑞卡之所以戴上“史上最牛女秘書”稱號,原因就在于她蹈入向上管理的三個雷區:
向上管理雷區一:將私下矛盾公開化
當上司與下屬之間因工作方式或工作思維出現沖突時,下屬最忌將本來屬于小范圍、小問題的事件公開化,使得事件廣受矚目,這種做法不僅使得事件影響擴大,而且可能使得上司在公眾輿論中備受指責,這必然導致兩者之間的關系迅速惡化。前幾年創維市場總監陸強華與老板黃宏生之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沖突,也源于陸強華將他與老板之間的恩怨廣告天下,導致兩人差點對簿公堂。
向上管理雷區二:直線思維否定上司
在企業的權力序列中,上司有向下屬下達命令或者提出批評的權力。當受到上司批評時,無論這種批評是否合理,下屬回應的方式最好是迂回回應,而不是直線頂撞。因為從上司的立場看,下屬直接駁回自己的批評等于否定自己的領導權威,不僅使自己難以下臺,而且也必然激起他采取更嚴厲措施去壓制下屬反抗的想法——陸純初在受到貝瑞卡強硬反駁之后,毫不猶豫地將她開除掉。所以,直線思維與上司進行PK的做法,將容易導致雙方之間的對話迅速走向終止,并使得關系惡化。
向上管理雷區三:管理潛規則VS男權主義
從一般管理職能角度看,陸純初之所以會對貝瑞卡的頂撞大動肝火,是因為其作為領導者的權威受到挑戰。但從管理的潛規則來看,貝瑞卡作為一名女性如此強硬地頂撞其男性的上司,在一個以男性管理為主的社會中,必然深深觸動了陸純初內心深處的男性主義。因性別因素導致的激烈對抗在許多中國企業中經常發生,但其深層次的原因卻往往被忽略——對于許多有強烈男權意識的男性領導者來說,他們或許可以默許在某種情況下自己的權威被男性下屬挑戰,但絕不能容忍被女性下屬挑戰。
向上管理:將上司的偏差思維拉回正軌
幾年前,黃旭從外企市場經理的職位上被一家頗具實力的民營軟件公司挖角,成為其廣州公司的總經理。由于看準市場機會,加上公司技術實力過硬,公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公司成立第一年就獲得不俗的業績,公司規模也迅速擴展。此后幾年時間中,公司發展一直穩中求勝,在業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作為總經理的黃旭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
由于身處高科技行業,隨著行業技術的快速變化、競爭形勢的不斷嚴峻,黃旭感覺壓力越來越大。在一次大客戶招標會上,黃旭原本以為憑著公司實力肯定能獨占鰲頭,沒想到半路上冒出更強勁的競爭對手將訂單橫刀奪去,這對黃旭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擊。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在黃旭心中滋生,一向做事有條不紊、鎮靜自如的他開始被一種揮之不去的焦躁感所困擾。
在這種焦躁感的逼迫之下,黃旭開始對公司員工施加壓力,要求他們不斷加班加點,恨不得所有人都只是干活而不需要休息;無休無止地開會討論公司各種發展機會,不斷對公司的策略發展方案進行改動,希望能夠看到短期成效;對所有員工提出更嚴格甚至是苛刻地要求,不允許任何人有犯錯的機會——黃旭試圖用百分百的要求打造出百分百的公司競爭力,讓公司在競爭中求勝。
令黃旭不解的是,這一切的努力都沒有取得如期成果。在他吹毛求疵的嚴格要求下,整個公司的創新精神受到重挫,員工們不求有功只求無過。另外,黃旭的焦躁情緒為整個公司的氛圍蒙上一種人為的緊張:在他面前,員工們如驚弓之鳥生怕由于一點點失誤而受到斥責。在匯報工作時,公司高管盡量選擇用美化的詞語去報告工作,而不直言工作過程真實存在的缺陷與危機。更糟糕的是,公司幾名核心骨干由于受不了黃旭的“高壓”政策而辭職,公司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
為了挽救公司不斷下滑的頹勢,黃旭做出一個大膽的冒險決策——準備投入三百萬去收購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公司高層都知道此舉無疑等同于自殺,但在公司人為制造的上下級關系緊張的氛圍中,沒有誰敢提出意見——市場總監陳樂雖然屢諫受阻,但他實不忍心看著自己的上司受到焦躁癥的困擾而不斷做出錯誤的決策,最后導致整個公司崩潰。于是決定向采取向上管理的方式,將上司出現偏差的管理思維拉回正軌。
他知道黃旭雖然是個很自我的人,但也還不是一個完全一意孤行之人——黃旭之所以在決策上一錯再錯,主要是被公司暫時性的業績不佳所困惑而忽略了從更高層面上看待整個市場發展的形勢,而有無法制訂出更加理性的決策。陳樂要做的向上管理第一步,就是拿出有說服力的數據及理性分析報告讓黃旭明白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