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抉擇:職場VS生活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女性的抉擇:職場VS生活》沙龍回顧逐字稿
問: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一學會計的學生,在這個選擇就業的時期,我是應該聽從父母找國企公務員之類的穩定工作,還是去找自己喜歡的的工作?比如管理咨詢。
李萍:針對你提出的問題,事實上你最終想獲得什么?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幸福人生最大化,就是你各個方面,無論哪個角色,包括職場和生活、內在和外在、今天和未來的、家長對你的期待以及你自己想成為的,這些得到平衡以后,你的資源一定是得到充分的應用。這時候你就一定實現了幸福人生最大化,智慧最大化,收益最大化。那么如何來實現這個最大化呢?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說過,發現并培養你最突出的優勢,并把這些優勢應用到你每天的工作生活以及親子教育等等中去,你一定會獲得最大的幸福。那么如何找出你最突出的優勢呢?其實你父母的期待,我覺得是不矛盾的。我自己也為人母,比如說我的孩子要什么,我會覺得他最后的終極目標一定是讓他的幸福人生最大化。所以他可能一開始不一定理解,但是最后一定是理解的,但是你自己怎么來選,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原來也是學會計的,可是到后面,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太短暫了,我一定要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在浙大讀完研究生課程以后,就往職業規劃的方向轉,開設了這方面的課,從零自己做起,成了精品課。就我自己的感覺而言,我找到了自己最突出的優勢,這個優勢有哪些呢?你的性格還有你的興趣是不是匹配?包括你的價值觀。比如我的價值觀就是要分享,助人成長。我的興趣里頭就是社會型和藝術型,我這個匹配讀那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很幸福。每天都覺得很幸福,經常有那種源源不斷的幸福感要蹦出來的感覺。所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設計一個自己想要的自己,可以想五十歲的我是要一個怎樣的我,三十歲要達到什么目標,就是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自己,你一定要想明白。選擇好路后要怎么一步一步來踐行你的目標。
孫婷婷:好,謝謝李老師的回答,那么于老師有什么想回應的?
于翠霞:我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在思維模式上,要突破一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以我的生活經歷來說,很多時候是可以兩全的。也就是說你的想法和你父母的想法,很多時候是可以兩全的,換一個想法,比如說和他們聊一聊。也許你們的兩個方案看上去是不同的,但是聊完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最后的目的就是你快樂,你健康,你幸福。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所以你再往高點的方向想一想,在這里面找到一個兩全的,平衡的方案。那么,剛一起付的時候,還有很多東西要考慮,比如說可能性。比如說一畢業想去聯合國就職,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幻想、理想、計劃到行動方案,這是一個不同的層次。這些當中可能性有哪些?那在我們畢業的時候還是會把這幾個結核起來,也就是自我一個圓,社會一個圓,父母期待一個圓,幾個圓相交,那個點就叫做現實的生涯。這都是古典老師講的,我是他的學生。
古典:好,我講一點理論的。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會有兩個目標,一個叫做工具性期待,一個叫做終極性期待。比如說,父母的工具性期待是什么呢?就是公務員和國企,而這個工具性期待背后目標是什么?就是希望你幸福。所以當別人期待我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說這個期待是工具期待還是目標期待。當對方給你一個工具期待的時候你一定要明白,工具期待代表著他過去自己的經歷。我舉個例子,50后的父母親,他們的子女大概是80后,50后是中國過去當中,物質最貧乏的一代人,人的價值觀大概在13到18歲形成,他們那個時候剛好自然災害加上文革。所以你會發現中國真正出現小皇帝是80后,因為他們在年青的時候養出一個工具價值觀,就是只要我給你足夠的價值觀就會幸福。所以他們會給他們的孩子很高程度的物質的補償。比如說今天的親子教育中間,很大一部分和你說要保持孩子的天性,你想過為什么嗎?因為今天的父母親很多是70后,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糾結的一代人,80后就徹底追求自我去了,60后就憋著,70后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們就會說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不讓他追求功利、名利等等,但會不會這個就是我那一代人被壓抑的,并不是今天的孩子需要的。因為今天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是讓他未來面向2050年的那代人的。所以我們做孩子的就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工具價值觀,什么是目標價值觀。如果是工具價值觀,那你一定要和他們好好地聊一聊,你們是不是期待幸福,如果是的話,那么我有一個自己的期待出現,你也許需要說服他,也要有一個對自我清晰的期待,才能抵御父母親戚的期待。如果你真的對管理咨詢有概念的話,你是不是真的應該確定幾點,第一個,它真的會讓你幸福么?你有沒有真正了解過他的工作內容,時間長度,晉升的階梯。第二個就是能不能證明我真的適合那樣的工作。我覺得女性也好,男性也好,都需要家庭分裂這樣的一個心理斷奶期。有一天你可以堅持自己的期待并把它做下去,那就是心理斷奶期,很多人三四十歲五六十歲都沒有斷過奶,但我們這一代人一定不要這個樣子。所以送一句話給你就是,早上當你起來的時候,光照到你的床鋪,你就自然會醒過來,是吧?所以當你把光撒向你未來的道路,你的自我就會蘇醒過來,那個時候你就能很好的處理自我的期待和他人的期待。謝謝。
孫婷婷:我也可以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我是哈爾濱人,也是在哈爾濱念的書,我大學讀了7年的生物,拿了一個生物學的碩士。在我研究生將要畢業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個專業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希望像我爸媽希望的那樣去一個高校或者院所做一個相對穩定閑適的工作。那我當時的選擇是向來北京做一些和文化相關的工作,所以就來了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做了編輯,那當時其實伸手來支持我這個抉擇的人都不超過十個,但其中有我的爸爸媽媽,所以你只要和他們做一個很好的溝通,站在你的角度來考慮,他們一定會希望你能過你想要的,快樂的生活,而不是自己夢想的延伸,一定是這樣的。接下來,我們24歲以下的觀眾還有想分享的么?
問:我和男朋友打算25歲結婚,26歲27歲生孩子,我們知道這一兩年是我們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關鍵期,這段時間停滯了,對我們的職業可能就有很大影響,我個人不太能接受這個停滯,但是生孩子又是女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我很矛盾,想聽聽各位老師和在場朋友的建議。
孫婷婷:李老師和于老師都是當過媽媽的,那看您兩位誰來分享?
于翠霞:沒錯,我生孩子比較早,23歲結婚24歲生孩子,現在兒子21歲,大學三年級。這個話題,可能所有的女性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其實女人從小到大,不同時間都會有不同的困擾,沒有誰是可以一帆風順的,但是遇到困擾的時候,要是認為它是正常的,那感覺就會好很多了,這個就是賦能技術的其中一條,叫做正常化。我想和這位朋友說的是,就做你自己的選擇,別人幾歲結婚,多大生孩子,那些與我們真的都沒有什么關系。要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結婚以后要生子,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能量和力量,同樣是生孩子,有的媽媽已經退休了,或者婆婆已經退休了,就可以來幫一下,所以你把自己的情況分析一下,去決定什么時候要這個孩子。對于在什么時間生孩子,這就是一個秘密,我在這里告訴大家,第一個就是,在你剛剛提完職的時候,為什么呢?其實你一級一級升的時候,中間是有一個時間段的,如果你剛提職完,中間就會有三四年,我們在學校就會有五年,那我這個時間把孩子生了,生完之后再去拼三年,絲毫不影響我下一個臺階。所以這個是我們覺得比較好的一個點。第二個是什么時候呢?就是你覺得要跳槽的時候,以后不會再來這里做的時候。在你跳槽之前生。因為女性的懷孕,哺乳,休產假是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我們都在為這個社會做著貢獻,繁衍后代。所以這個時候你生孩子,他們絕對不敢開除你,不給你錢。當然,這個是我們在這里秘密地講,如果大范圍的講,我不知道他們會怎么想。第三種,就像剛才說的,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兩全的,為什么今天一上來就說要做一個智慧的女人,因為當一個女人很智慧的話,她是會去很好的平衡這個東西的。不是說我生孩子就一定會影響到事業,這個話題比較大,就先到這里吧。
李萍:對于這個話題,剛才于老師講的時候我也想到一些內容,來分享一下。于老師講得很好,我覺得人生每個階段去做你當下最要做的事情,而且你做的那個角色,你要走到最好,不是說那個時間你的每個角色都要做好。很多人都想開一個咖啡店,我的孩子也這么和我說,我說我支持你,但是我知道你不是這個時候該開咖啡店,要等到你四五十歲事業有成,有一定的人脈資源需要這個平臺的時候,就會更成熟。比如說你結婚了,順其自然,該當媽媽的時候就當媽媽,這個時候你該做什么就把他做好,其實人生回頭看看,職場上的機會真的是很多,但是對于女性來說,當媽媽在這個年齡段是最黃金的時候,我覺得情感就是順其自然的,單你有孩子的時候,真的就是上天給你的,你不要求什么角色都做好,在一個階段做好一樣事,當你回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什么事都做好了,這個也是古典老師教我的平衡。所以我們的生命平衡輪里面,不只有職業,還有家庭,其實女人的家庭是很重要的對吧?還有人際關系,還有你的追求,比如說我要做公益,我要幫助他人。如果想好你要做什么,你可以分解到每一年,比如幾年,2012年你要做什么,甚至我都想好我85歲要做什么了。其實我成家以后有孩子,我里里外外都是自己帶,我從來都不要求我婆婆帶,我覺得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那個時候我在大學里頭,我放棄了很多,因為孩子過了一歲三歲就不可能會再有這個時間了,這個時候需要媽媽陪伴。這個時候可以丟給婆婆,但是我覺得一定要是我自己帶。一年級到三年級,這個是學習習慣最要養成的時候,我也放棄了很多東西,到了四歲,我慢慢開始放,像風箏一樣,越放越遠,讓他慢慢去飛。我當時的一個愿景就是小孩要健康,這個健康更多的是心理,還有生理。所以當她和我說她想開一個咖啡店,甚至連西點師都考出來的時候,我說,你有一個夢想,多好啊,但是我知道這個不是你現在應該做的。她說對啊,你多了解我啊。這個時候如果她去做,一定會很累。所以三四十歲你也可以做媽媽,但是你應該去權衡一下,哪個時候做最好,不會很累。最后,我的感受就是,你每個階段,把當時的那個角色做到最好,你就會慢慢慢慢獲得平衡。謝謝大家。
古典:我聽完都很想生孩子。我還是講一點理論的部分。你有沒有注意到理論在案例面前都是很蒼白的。在做決策的時候,在我的生涯理論中間,有這么三個階段,我稱為叫做權衡再三。就是,你第一個思考就是有沒有可能兩全,世上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一個好的職業規劃師會常看一二,其實生孩子,從職業層面來講,是有可能兩全的。我舉個例子,你會發現在職場中間最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內在的才干的技能,生孩子這兩年可能是離開了職場,那我們是不是也能獲得在職場中間的強大競爭力呢?比如說有人就可能選擇,在這兩到三年時間去各種各樣的親子俱樂部,貴一點都不要緊,你又沒有想過,一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和兩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媽媽就不一樣,媽媽背后的爸爸就不一樣,如果在這里面你能成為一個班長,或者幼兒園家長會的主席,你想這后面會是多大的資源。那當你重出江湖的時候,后面就有一大群人支持你,這是不是就是一種可能性?所以這兩年時間,人脈是可以漸漸地積累的,也許比你在職場里頭打拼得更快。而且帶孩子的過程中,他一次次挑戰你的情緒底線,會讓你的包容心,觀察能力,都很不一樣,別的行業我不好說,但是在培訓界,你會發現當一個女士有了孩子以后,他的表達能力、包容能力、觀察能力、愛意的表達都會強很多倍,不是強一點點。第三個,如果帶孩子不是占用你太多時間的話,還會有人報一個在職的碩士,這個不會占用你太多的時間吧?但是你就把孩子帶了,然后等到畢業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學歷上的上升。所以這個是不是可以兩全?學歷可以上升,人脈也可以找到,內功也可以修煉。所以從這個理論來講,只要你投資恰當,你是不會慢的,只會快的。
如果前面三個條件沒辦法達到,那我可能不能兩全,但我至少能平衡。平衡的話,前面兩位老師也已經說了很多了。第三個就是平衡都平衡不了的,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我做咨詢做了這么久,很少遇見過這種情況的。那可能就是刪,刪的話就是找到你當下的關鍵點,就是每個人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他的重心所在,就像剛才二位所說的,把那個點做好了就好了。最后面你要搞清楚,是他們期待你生你就生,還是你自己后面本身有這種期待?不要因為別人的期待在那里你就不生,這其實更加糟糕,因為你是一個反抗者,也不要投降,只要你有期待我就答應。我覺得我們可以和而不同,你有你的期待,而我接納你的期待,因為你是老人家嘛,但是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節奏來選擇我自己的期待,謝謝。
于翠霞:剛才我發現25到30這個階段的人很多,所以就再多說幾句。不是說懷孕就一定會影響工作,我是19號生的孩子,但是我18號還在學校做學生工作。我們剛才說的人生有很多困擾,但不一定都會來到,你不要沒事去找事兒,它還沒來呢,你天天這里庸人自擾,有可能這個困難,有可能那個困難,大可不必。來了事兒不怕事兒,接受我們改變不了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一部分。所以,懷孕,不一定會影響工作,這個沒有必然聯系。有的人是會有點反應,有的人可能是前一個月,有的人是前兩三個月,但是很快都會過去,根據我的統計,從頭到尾十個月反應都很厲害的都比較少。第二個,不是說生了孩子就一定要離開職場,有的公司生孩子是三個月的假期,晚婚晚育是六個月,獨生子女獎勵一個月,這樣最多就是七個月,那你想想,你離開職場七個月,對你的整個人生會有多大的影響呢?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說句良心話,大家知道我們的職業生涯其實是有三十多年,甚至有的人是四十多年,這樣一比,七個月其實就是非常非常短的一段,沒有關系的。人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或者叫螺旋式上升,在那七個月里頭你稍微走一個平一點的,其實也沒有什么。我這里有一個數據,淘寶網很多金鉆的店主,非常大的一部分都是在懷孕的時間開始琢磨做這件事的,我以后會去采訪他們,看看他們怎么樣獲得的成功。還有有的人就是成為了育兒專家,親子關系專家,還有的人就出書,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讓各位都去開淘寶,去寫書,去成為育兒專家。我們每個人去了解自己的特長在哪里,興趣在哪里,將來要做什么,在這個階段,正好是充電的一個特別特別好的時期,為你下一步的騰飛,做一個非常好的準備。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在家干嘛,腦子里在想什么,孩子也總是會有睡覺的時候,對吧?而且還有婆婆啊,媽啊什么的,不會那么慘。我有一個朋友說,作為一個女性,你一定要在你結婚之前做好準備,什么準備呢?就是你的知識、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基礎,就是這輩子即使變得一無所有,但是我依然可以站在那里的那些東西,就是證書存折什么的東西,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那些東西,都是你的財富。有這些東西,你就會變得強大,當你變得自信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當心。所以第二個就是把自己變得比較強大,要有自己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第三個,我有一個朋友,在剛升職完就懷孕了,他的老板就很郁悶。但是我們現在是信息社會,不用什么事都親自去做,她之前培養了三四個手下,然后權力就一點點下放,自己反而多做了一點統籌的工作,結果還做得更好了,風生水起,她的老板也很高興。
孫婷婷:謝謝于老師的分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趕緊進入到下一個問題的環節中,有誰還想分享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