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每天必做的三類事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文/姚劍波
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最近怎么樣?”“很忙。”“忙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干不完的事”。每天我們上班、下班,在企業做很多事,很忙,很累,但我們可曾問過自己:我為什么這么忙,花時間做這樣、那樣的事?我做的這些事,它有價值嗎?有意義嗎?我對企業的貢獻有多大?我給企業帶來的回報有多少?總而言之,我在企業的價值在哪里?沒有我企業損失會大嗎?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但現實中,通常多數人只顧低頭做事,每天忙手頭的工作,完成老板交給的任務,至于忙什么,為什么忙,目的何在,做的事是否有價值,可能沒有想過,也沒有問過自己這類的問題,所以永遠處在無休止的忙碌狀態,就像上面對話中提到的,也不清楚為什么忙。
其實,無論做什么工作,不論是誰,歸納起來,每天我們都在反反復復地做著這三類事:
第一類:給企業帶來正價值、提升效益的事。為了企業的品牌、客戶、企業的效益、人員的發展、管理的完善、企業文化的發展等等,每個人履行個人的職責,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類事我們稱之為“有價值的事”。
第二類:一些必要的、非做不可的事,但完成了這類的事,未必給企業帶來任何增加的價值。譬如財務記帳、費用報銷,付款、轉帳;HR計算、發放工資,辦理員工聘用合同、社會福利的交納;各部門各類文檔資料處理,日常系統的維護,等等,這類事我們稱之為“一定要做的,但不一定增加價值的事”。
第三類:明顯的浪費、消耗資源和時間,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價值,甚至給企業帶來負價值的事。這類事包括一些長時間、不著邊際的會議,一些為了應付上司的報告,部門、個人之間的扯皮、推逶,甚至企業內部的政治、權利斗爭;上班時間,利用企業資源辦理個人私事,甚至損害企業的利益而達到個人的利益的一些違紀行為,等等。這類事我們稱之為“無價值的事”。
無論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我們每天都在做這三類事。那么如何對待、處理以上這三類事呢?
首先,要對自身進行反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職責范圍,所起的作用,以及每天的工作目標。只有當自己清楚了自己是干什么來的,才知道哪些是自己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或沒必要做的。
其次,在每天做工作計劃時,用以上歸總的三類事,給自己做個提醒:在自己列舉的工作清單上,每件事分別屬于哪一類事,分別需要占用多少時間。
對于第一類事,毋容置疑,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和焦點;對于第二類事,“一定要做的,但不一定增加價值的事”,試圖嘗試思考,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工具可以幫助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沒有其他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對于第三類事,是否可以避免不做,少做。這樣一來,工作的重心將圍繞在“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 and 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ly)。當然,在每天結束工作的時候,花幾分鐘對自己所做的事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也是必要的,這樣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實際的工作內容和結果。久而久之,一個以目標、價值為導向的工作理念和習慣就會不知不覺的形成了。
再次,以上所講的是個人做什么事,如何做事。然而,一個企業是一個團隊,企業、團隊目標的達成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如何建立企業的結果、目標、價值導向的文化,是促動大家專注“第一類事”,以“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