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職場新人跳槽急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現在可口可樂一家地區分公司做銷售的夏影鑫,去年才從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他第一家簽約的工作單位是合肥的一家企業,但沒正式上班就跳到南京雨潤,在雨潤三個月沒干滿,又再次跳走。雖然工作還不到一年,工作單位卻已經換了三個。
像小夏這樣畢業不久,工作卻換了幾個的“職場新人”并不是少數。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兩年,剛工作就跳槽的應屆畢業生增勢明顯。以無錫市為例,去年該市正式派遣的高校畢業生,見習期沒滿就更換工作的占到了一成以上。新找的工作干不長,讓剛走上職場的新人們很郁悶。
現在就業壓力大,工作不好找,為什么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職場新人卻要頻繁跳槽呢?
對于一年不到換了3個工作的夏影鑫來說,兩者也許并不矛盾,正是因為都說工作難找,大家找工作都有些浮躁。去年畢業前夕,感受到巨大就業壓力的小夏簽下了學校所在地合肥的一家企業。但是心有不甘的他在7月又應聘南京雨潤,并被順利錄用。到雨潤前,他對這家企業基本一無所知,只是沖著企業名氣,匆匆來到南京。沒想到雨潤要求新進公司的大學生先鍛煉幾個月,軍訓、下車間拔豬毛、割肉這些又臟又累的活兒讓他實在吃不消,3個月沒到就再次選擇“再就業”。現在回頭看,他覺得工作換得勤對自己并沒有好處,工作經歷是有了,但是工作經驗沒學到,錢也沒賺到,應聘新的單位,人家還總對他的職業忠誠度提出質疑。
不久前在南京人才市場上找工作的許小姐告訴記者,她去年大學畢業后就去浙江一家規模挺大的服裝廠工作。讓她下決心跳槽的是因為感到工作環境十分壓抑。廠里管得很嚴,經常加大夜班,加班工資很低,有時根本沒有。過年后初五就要求回廠上班,一位同事從外地趕回溫州,路上耽擱了一天,廠長還大發雷霆。幾個同事一約就“炒了老板”。
新招來的員工頻繁跳槽也讓用人單位頭疼不已,但是他們對于職場新人頻繁跳槽卻有著不同的說法。吳江一家從事印染的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學銘告訴記者,去年引進的5名大學生,一年不到已經走了2個,而前年引進的4個大學生,到現在已經跑了3個。他們覺得這些大學生呆不下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吃不了苦。第二個原因是很多畢業生到崗時就是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來的,缺少對單位起碼的忠誠度。為了盡量減少新人跳槽,公司寧愿少招人,并在招新時主動揭短,讓畢業生想好了再來。
無錫市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王振華主任說,現在確實有很多畢業生剛工作就跳槽,隨意性很強,這與用人單位不夠誠信,不兌現當初開出的用工條件,新人吃不了苦等原因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價值觀念的沖突,這些跳槽者多數是被“氣走”的。畢業生在家庭和校園里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這與社會上以集體利益為取向的價值觀念之間難免發生沖突,導致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互相“看不慣”,雙方要經過一個磨合期才會相對穩定。對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磨合期是學習的延續,要“進補”的是人際關系溝通、服從管理、團隊精神等職場必修課。為什么現在很多單位要求應聘者具有2-3年工作經驗?單位看重的不是他們掌握了更多的專業知識,而是經過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變得比較成熟和理性。對單位來說,新人走多了,自己也應該反思,是不是單位的體制機制有不適合留人的地方?單位不能一味指責大學生不懂社會,其實很多時候確實是一些因循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傷害了人的積極性,老員工忍了,習慣了,但是朝氣、敏感的年輕人可能就被“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