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中的禁忌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1自我介紹的禁忌
從形式上看,面試是用人單位對應試者的挑選而采取的手段。而實際上,如果應試者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把面試當成推銷自己展示才華的過程和機會,當成表現自己的舞臺,那么,應試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很大的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這其中,自我介紹起著“窗口”這個關鍵性作用。面試用語的“禁忌”是面試時考生應斟酌字詞,千萬注意一些不該使用的話言風格或樣式等。
這里集中討論一些面試時考生不該使用的語言風格或樣式等,以供招聘的面試者借鑒:
(1)自己和自己搶話也不讓別人說話
有些考生前一句話剛完馬上又搶著說下一句話,并在話題連接的部分插入無意義的“所以”“而”等連接詞,讓自己的語言“外殼”水泄不通,難以讓考官插話以做出適當的響應。例如某考生這樣說:“我要說的就是這些……所以……換句話說……”
(2)語言的反復追加
當考生說話時反復重復某一句話或經常補充前面的話,就會令考官煩躁了。
(3)確定性的兩個極端
語義的確定性應適時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種語言習慣,經常使用絕對肯定或很不確定的詞語。例如一些考生總是說:“肯定是……”、“絕對是……”、“當然了……”;另一些考生卻老把“也許”、“可能”、“大概”、“差不多”、“還可以吧?”等掛在嘴邊。這兩種情況都應該避免。
(4)語言呆板、重復使用某種句式或詞語
如果考生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像小學生解問答題一樣:“因為……所以……”那么即使其內容再精彩,也會令考官乏味。考生應盡可能地變換句式,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等。例如“因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換用成:“因此”、“由于”、“由于這個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隨便擴大指代范圍
有的考生經常使用“眾所周知……”“正如每一個人了解的那樣……”等話語,似乎面試考場應該加入更多人。這樣的說話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頭禪和伴隨動作
一個人的面龐上可能會長幾顆痣或者“青春痘”,對此我們一般很敏感,會想方設法把它們去掉。一個人的“言語形象”也可能帶著一些“斑痕”,如反復使用的口頭禪“那個、那么、然后、呃”等以及諸如揚眉、歪嘴角、搔頭發、抹鼻子的伴隨動作。請考生把這些語言的“贅生物”清除干凈!
(7)“標點符號”的運用
多用冒號——不要節外生枝。
多用句號——談話言簡意賅。
少用破折號——避免事后加以補充(這里不得不用)。
記著使用問句——讓考官加入到你的敘述中來。
(8)打扮不得體
千萬不要認為應聘時必須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才行。事實上,因不恰當的打扮而白白喪失了謀職機會的事例比比皆是。
怎么才叫“得體”呢?“得體”與“不得體”都是模糊概念,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氛圍下,得體與不得體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譬如,穿著泳裝逛大街、上班當然是不得體的,但穿襯衫、長褲跳進游泳池同樣也是不得體的。這里,我們要對“得體”與“不得體”提出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則,那就是,儀表打扮要與自己在某一時刻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及所處的具體環境相符。當你以一個學生身份去應聘時,你不應分過刻意裝扮,弄得花枝招展;當你去一個聲名顯赫的著名公司尤其是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求職時,就必須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因為你的形象將代表企業的形象。
(9)言行虛假
虛言假語總會招致別人的反感。有這樣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品學兼優的化工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李某,從年前開始就為畢業后的出路四處奔波。一家合資企業的外方總經理約定時間對他進行面試。那天,他遲到了10分鐘,就說公交車誤點。面試過程十分順利,無論專業知識,還是質量管理方面的大膽設想,都贏得了總經理頻頻點頭,雙方用英語交談近一小時,李離開時頗有點躊躇滿志。
幾天后,李卻接到一張不予錄用的通知書。事后他了解到總經理對他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不守時,不誠實。”何謂不誠實?李心里自然明白。原來那天面試他是騎自行車去的,怕遲到不好交待順口撒了謊。他原以為自行車停在廠門外無人察覺,沒想到精明的老總在辦公樓的窗口看見了李騎車的身影。
因此,誠實正直是每個求職者尤其是應聘黨政干部的求職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2面試中的“口技”禁忌
(1)搶答
有的求職者為了獲取主考人的好感,總喜歡搶著表現自己,比如在談話上往往喜歡試圖控制對方。這樣一來,兩人的表現變得像是在做一場虛假的交易,很可能一事無成。聰明的求職者往往是順其自然。
應該說愛插話者的真正目的也許是出自好心,但人們往往非常討厭這種現象。因而,在求職面試時,無論當時多么激動興奮,無論見解多么獨到和超群,無論別人的看法或觀點多么不夠成熟或近于荒謬,求職者都必須竭力避免插嘴。只有這樣,招聘者才不至于因為你的打岔“被沖”而感到心中不快。
(2)嘮叨
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的人,令人厭煩。再者,言多必失,往往會壞事。所以,說話也要有所節制。關鍵在于說話時要動腦筋,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同時還要善解人意,注意觀察對方的神態,對方不想再聽的話,應及時止住,否則,會引起對方反感,最終導致對方漫不經心,左耳進,右耳出,使面試的效果大打折扣。
(3)自詡
自詡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切合實際的言語輻射,它往往使交流對象感到失去了自己的交際價值。
自詡有自我吹噓和借夸兩種表現形式。自我吹噓者往往言過其實地突出自己的某些情節、某項成就、某種特長,這常常會讓招聘者產生逆反心理,對你的才能乃至人品產生懷疑,反倒破壞自己的形象。
借夸則不同,它是故意搬出與自己相似相近的某個人,把他品行才干方面的一些與自己相關的杰出表現大肆渲染,作一番夸耀。或者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與某些名人、大人物的交往,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自夸,同樣令人生厭。
(4)逢人訴苦
有些人總是愁眉苦臉地逢人便訴苦。訴說自己的委屈和種種不幸。果真不幸,倒也能引起同情,若是將睚眥之怒,小不如意也當作不幸,面試時逢人訴苦,卻會引起面試者的輕視。這類人大都是心胸狹隘的人,斤斤計較,對恩怨得失,終日耿耿于懷,怎么會討人喜歡呢?在一次招聘會上,一位女同志的應聘面試引人深思。在招聘臺前話沒說兩句,她便向主考人訴苦:“我跟愛人兩地分居幾年了,孩子一直由我帶,這幾年……”說話間竟然落下淚來,“您這兒收了我,我們全家對您感激不盡。”考官雖然解勸幾句,但事后卻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什么情況也不介紹先哭哭啼啼,怕不能承受工作壓力。”如果我們從心理上找這位女士的失敗根源,就會發現她想通過乞討、哀求來取得同情,獲得職位,這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心理上的怯懦和自卑,這樣的求職方式是很難奏效的。
(5)不言不語
有的人在面試中一問一答,不問就一言不發,是不妥當的。過分沉默會被認為是對他人的談話不感興趣或者能力不強。雖說在人前不該表現得過于伶俐,滑頭滑腦,但也不該太沉默。應該懂得什么時候應認真傾聽,什么時候又該接上對方的話題,什么時候回答對方所想了解的問題,不失時機地推銷自己。
(6)強詞奪理
這種談話者,在面試中并不多見。不服輸和愛慕虛榮的心理是這種現象產生的兩種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在長時間的舒暢過程中,人會逐漸產生錯覺,容易放松警惕,好像進入了“飄飄然”的境界,不太注意自己說話的邏輯性、嚴謹性和表達方式。這時受到虛榮心的驅使,即使由于對方設置的一點小小的言語障礙都可能導致強詞奪理。強詞奪理不僅會使自己失去言談中的優勢,而且還會把自己陷入無言以對的緊張狀態之中。所以明智的做法是豁達大度、采納對方建議或者真摯地表示歉意。
(7)亂開玩笑
面試時能恰如其分地表現幽默感當然很好,如果不善于幽默或控制幽默,最好別去“冒險”。因為面試地點畢竟不是開玩笑的場所,弄不好會給別人留下一個輕浮的印象。
(8)濫用行話
應該用面試者熟悉的語言與之談話。與外商談話,最基本的語言,當然是英文,在國內則是普通話。在與面試者交談時,盡可能不用對方難以聽懂的方言、行語或專業術語。否則讓人覺得你是在有意賣弄或故弄玄虛。講話時應注意語調、主速和語言的美感。忌諱“你曉不曉得”、“你明白不明白”或“你懂不懂”之類的口頭禪,更別濫用某些形容詞如“亂鮮的”、“真是一級的障”、“簡直是天方夜譚”等等,也千萬別陷入心理學上所謂的“喃喃自語”。
來源:大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