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戰爭在職場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21世紀的兩性戰爭
當IMF總裁卡恩被指控對一位客房女服務員實施性侵犯時,他的妻子辛克萊選擇了站在丈夫這一邊,她堅稱:“我對這個事情只有自豪,能色誘的男人在政治上是重要的。只要他能引誘我,我能引誘他,這就足夠了。”這一老派的言論符合法國傳統的“婚外情無罪”(sexual exception),讓很多法國的精英人物為卡恩辯護。但這也激起了法國女性主義者的群起反攻,一個反性侵犯的集會在24小時內就吸引了大量人群,大部分是年輕婦女,公開聲討法國流毒甚遠且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作風,抗議司空見慣的情人現象。這次新女性主義運動似乎重拾上個世紀70年代墮胎抗議運動的浩大聲勢,為卡恩辯護的一些精英人物見勢頭不對也急忙改口。
如果說70年代是“第二性”的蘇醒—法國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名言“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的,而是變成女人的”成為女性主義的火種;那么卡恩事件可能正在引發新的女性主義。
目前的社會現實是:在全球發達國家,女性在大學接受教育的人數已經超過男性。金融危機后,女性的就業人數也首次超過男性(許多男性為主的工種,如建筑業、金融業被裁減),但女性的社會地位并沒有相應提高。以法國為例,2001年法律就規定在政治選舉的選票上男女數量必須相等;法國政府最近下令,2017年之前,大企業董事會中至少40%的董事應為女性。這些措施使女性在法國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目前法國內閣成員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公司管理層中女性所占比例比其他國家更高。但法國仍然是歐盟國家中男女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在工資待遇上,女性的工資平均比男性低20%;法國每年有7.5萬名女性被強奸,卻只有10%的人選擇報案。例如,卡恩第二任妻子的教女崔斯坦·班倫(Tristane Banon)是個電視臺記者,崔斯坦稱卡恩在一次單獨采訪時試圖強奸她,她卻選擇了忍氣吞聲。法國女性主義者瑪加利·阿斯在博客中悲哀地說:“很多法國人,包括媒體,甚至一些著名政治人物對卡恩表現出的同情和對案件中受性侵犯的非裔女事主的責罵形成鮮明對比,這折射出一個真實的法國—女性完全不受尊重,男人搞女人只顯出他們有魅力!”
卡恩事件掀起了法國女性心中深藏多年的怒火,這反映一個新時代正在開始。在目睹了金融危機中華爾街的大男性主義(Macho)的傲慢、激進、無視風險、不負責任所引發的大蕭條(The Great He-cession)后,新美國基金會的雷漢·薩拉姆(Reihan Salam)于2009年在《外交政策》上發表《大男性主義之死》一文,批評大男性主義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在全球化時代,這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是不可持續的。他極其有遠見地預測: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隨著更多的婦女開始獲得社會、經濟和政治權力,世界將掀起一個人類文明歷史上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革命。“在這個時期,全球性沖突的軸心將不再是意識形態的交戰,而將是兩性戰爭。我們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大男子主義世界死亡的先例。但我們可以期待,這個轉折必將是痛苦的、不平衡的,甚至是暴力的。”
卡恩事件可以說是男性的主導霸權意識在這場爭戰中的體現。諷刺的是,卡恩的“暴力”事件正式宣告IMF無女性總裁歷史的結束。法國女財長拉加德已被任命為新一屆IMF總裁,成為問鼎這個全球金融領域最高職位的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行走“玻璃峭壁”
2006 年,英德拉·諾依(Indra Nooyi)從CFO上位到百事集團董事長兼CEO,她在名片上印的頭銜是Chairman而不是Chairewoman。她成功地主導了百事的戰略升級:超越與可口可樂的傳統競爭,向健康食品的供應商轉型。而在臉譜(Facebook)公司內部,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制定著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的盈利模式,與前東家谷歌競爭抗衡。女性領導人在全球企業界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的情況又如何?
在一項中國董事薪酬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女性董事的薪酬平均比男性低12%。在組織內部,女性突破“玻璃天花板”成功上位高管職務的機會也低很多。與許多歐洲國家對上市公司董事會強制設立女董事比例不同,我國監管部門并沒有類似條例。從表1可見,中國上市公司中,董事會有一位以上女董事的家數低于中國香港和英國,但女性董事長的比例(4.95%)與女性CEO的比例(5.21%)都比中國香港和英國強。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15~64歲的中國女性中,工作女性約占69%,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數字是60%,這使女性普遍就業在中國成為一項巨大的社會資產。路透熱點透視專欄撰稿人胡果·迪克森(Hugo Dixon)為此宣稱:“一個受過教育、自有主見的女性大軍也可以成為強有力的社會變革引擎。”
但中國女性也同樣在工作場所遇到過眾多“卡恩”:涉嫌強奸員工的宋山木、錢多、房產多、情婦多的許邁……能勇敢站出來起訴總裁的女性畢竟是少數。研究機構預測,隨著女性用工在發達國家去年首次超過男性,女性員工工資預計將于2024年超過男性員工。這一趨勢在中國可能會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工作場所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在中國未來20年將更為嚴峻:中國的男女出生性別比從1982年的107.1上升到2000年的116.9,2005年該比率達到118.6,2007年更達到120.2,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略微下調到118.06。男女性別比偏高,將導致2020年時20~45歲男性比女性多 3000萬人左右。這一非均衡可能極大地影響未來中國女性員工在組織中的地位,因此薩拉姆所稱的兩性戰爭在中國可能以別樣的方式展開。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米歇爾 K.瑞恩(Michelle K.Ryan)曾提出“玻璃峭壁”理論。她大膽預言:與女性在組織中所面臨的“玻璃天花板”不同,在組織面臨危機的時候,男性領導人因臭名昭著而退位,反倒讓女性領導人有力挽狂瀾的機會。我們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有女性參與的董事會在金融危機中決策更為穩健,在金融危機剛到來的衰退階段,董事會更能迅速收縮投資。而在經濟復蘇階段,有女性參與的董事會比其他全部是男性的董事會先人一步,加快投資,搶占市場機遇。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行業,例如軍隊、工程、投資銀行,組織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
◆ 如何評估女性的績效貢獻?
◆ 女性領導人如何改變組織決策權重、視野以及過程?
◆ 女性經理與男性經理的領導力在哪些方面不同?如何發揮各自的所長?
◆ 男性經理如何與女性經理相處?女性經理如何融入男性經理的圈子、如何面對男性經理可能的反抗與排斥?
◆ 女性經理如何面對組織潛在的與性別相關的歧視與偏見?
◆ 女性經理如何對待在高管組織中的“花瓶”、象征角色,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 組織如何制定規章,防止性歧視、性騷擾、性侵犯,并有周密的程序保護隱私?
在前任男性領導人因丑聞辭職后,像拉加德這樣的女性反倒可能給予IMF這種大型組織以新的面貌。這些女性領導人如何在組織危機中行走峭壁?或許給她們最好的祝福是波伏娃上個世紀的美文:
“她的雙翼已被剪掉,人們卻在嘆息她不會飛翔。讓未來向她開放吧,那樣她將不會再被迫徘徊于現在。”
孫黎 堪薩斯城密蘇里大學創新與創業助理教授,新著《站在美國陽臺看中國》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陳昊 達拉斯得州大學國際管理學博士,即將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人力資源及組織行為系擔任助理教授
祝繼高 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
來源:網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