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至30歲職場人如何擺脫心理問題?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近日,中科院心理所組織最新發起一項“職場心理健康調研”,透視職場人“脆弱”的內心。
這項共有5609人參加的網絡調查顯示,長期的忙碌和壓力導致1/3的職場人出現明顯的身體不健康癥狀,其中以26—35歲的群體最突出。此外,職場人“平衡指數”的平均分僅為48.22,說明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嚴重失衡。26—30歲的職場人心理問題最突出,特別是男性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從壓力來源上來看,缺乏社會支持、工作風險大、動力源匱乏,可以說是壓在職場人心頭的三座大山,成為最大的壓力和應激源。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表示,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暴露了我們疏于照顧自己的內心,對心理調節不夠重視。調查中,職場人用于休閑娛樂的時間只占一周總時間的12.2%,且這些休閑以“宅”為主,少有戶外活動;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現代人過于“獨立”,甚至趨于冷漠,普遍不善于傾訴和表達。
雖說生活不容易,可“有命賺錢、沒命花錢”的日子,相信每個職場人都會望而生畏。面對這樣的高壓,我們有必要學會釋放情緒、適應環境。
首先,爭取盡量多的支持力量。不妨為自己預先搭好一個牢固的情感支持網絡,在無助的時候,讓家人、朋友、同事等給你依靠。此外,最好主動結交和維護一些重要的關系,比如客戶、上司、合作伙伴等,遇到問題不會讓自己孤立無援。
其次,及時趕走不良情緒。當感覺煩躁不安、緊張焦慮時,不妨暫時讓自己“隔離”開,給情緒一些緩沖時間,然后用旁觀者的心態分析。經常提醒一下自己“工作生活要分開”,適當分散關注點。
最后,提高執行力,讓工作變“簡單”。可以參考一些任務分類、排除干擾、分段辦事的時間管理方法,幫助自己理清思路、減輕焦慮。感到大腦“枯竭”時,不要勉強自己,可以隨手寫寫畫畫、看看一些明亮的色彩等,給身心注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