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業生涯也這樣嗎—量化的生命?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深處校園,我們總是習慣用學期來計量時間,開學、放假,半年就過去了,又開學、又放假,一年就過去了。每年兩個假期,我都會回南方的父母家,那里的朋友說,我就像一個參照物,每次見我來了又走,就提醒著他們,自己又老了半歲。
小時候我讀過一個童話,說的是人的一生,大約也就20000多天——我對這個童話印象特別深,是因為它第一次讓我對生命的長度有了一個量化的概念。如今出現了一些句式,聽起來更為殘酷,比如:“如果你一年回一次家,每次回家7天,每天真正陪父母的時間是3小時……那么你能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大約是630小時,也就只剩下了26天。”再比如:“如果你一周踢一次球,一年則可以踢52次,如果踢20年,則能踢1040次,足球,踢一次就少一次。”你也可以把回家、踢球替換成K歌、看電影、出門旅行、跟朋友聚會……無不讓你感覺到,原來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其實真的很有限。
一位老師曾說如今我34歲,到60歲退休,還有26年,不過就是52個假期的工夫。工作12年,我已送出了3屆學生,在余下的26年時間里,我將迎來差不多6屆學生——以前老覺得退休遙遙無期,這樣算來,我的職場生涯也已經走過三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