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時談招聘 避免老板的斥責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離職貫工返廠:全靠“關系"處的好
已經離職的老員工同樣是企業的一筆珍貴財富當企業在一些特殊崗位(尤其是緊缺的技工崗位)缺員時,可以聯系已離職的老員工回廠工作。常言道“好馬不吃回頭草”,但能把好馬拉回來吃回頭草的“伯樂”才更顯本事。
用好這個渠道的前提是要做好功課,在員工離職時從保持和諧的勞動關系入手,做好“包容性”離職管理,不能人走茶涼,更不要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員工針鋒相對、撕破臉皮,和諧的勞動關系往往是企業在退讓了一小步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此外,要與離職員工保持聯系,比如在傳統節日發祝福短信、傳遞招聘信息等,讓他們對原工作單位心存“印象”,從而使離職員工在企業需要時返廠成為可能。
坐等求職者上門:招聘啟事是關鍵
企業常常會通過網站、海報、報紙、雜志、電視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或者在自己大門口立個招聘的牌子,然后等待求職者主動上門應聘。這種傳統的招聘渠道看似“偷懶”,但在用工缺口不大、區域內務工人員保有量較高的情況下,還是能夠滿足企業用工需求的。
采用這種招聘渠道需要注意的是:招聘啟事的內容既要吸引求職者的眼球,又要讓其充分了解招聘崗位的實情。有些企業為了防止自己的薪資待遇標準被同行知悉,或者希望招聘崗位在海報中更醒目,往往在招聘簡章中只寫明用工企業、招聘崗位、招聘人數、任職條件、公司地址、聯系方式等,而對于具體的薪資待遇、薪資組成、工作內容、職業致害因素等內容一筆帶過。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的第十一條規定:招用人員簡章應當包括用人單位基本情況、招用人數、工作內容、招錄條件、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社會保險等內容,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即使不考慮法律、法規因素,在招聘啟事中詳細寫明崗位的薪資待遇、薪資組成、工作內容、職業致害因素等信息,也可以讓后續的面試、入職手續辦理、人員穩定等工作更順暢,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至于擔心企業薪資待遇標準有可能通過招聘啟事泄露,這個顧慮就更沒必要了,因為想要了解一家企業普工的薪資水平,途徑實在是太多了,僅在招聘啟事上遮掩沒有任何意義。
勞務中介代招:規矩先講好
借助職業介紹所幫助自己招聘也是企業常用的方法之一,效果較好,有些企業常年使用。通常企業持營業執照復印件、招聘簡章(均需加蓋企業公章)前往職業介紹機構登記即可,正規人力資源市場內一個企業只能在一家職業介紹所登記,在人力資源市場外的職業介紹所可以多家重復登記。職業介紹所一般不向本地企業收費,而是向應聘者收取十幾元到幾十元的介紹費,應聘者在職業介紹所內找到自己中意的崗位并支付介紹費后,職業介紹所為應聘者出具介紹信,安排應聘者到該崗位所屬的企業應聘,面試不合格的,職業介紹所安排應聘者前往其他企業應聘,或退返應聘者部分介紹費。
中西部地區的職介機構向東部地區企業介紹應聘者時,通常有兩種收費方式:一種是向企業收取100-500元/人的介紹費(招聘淡季、急用的緊缺工種介紹費甚至達到上千元/人),職介機構負責將應聘者從中西部地區送到企業,應聘者及職介機構工作人員的來廠路費大都由用工企業支付;另一種是職介機構不向企業收取費用,而是一次性向求職者收取費用(600-800元),安排其前往東部地區企業工作,求職者在一家企業工作不滿意時,職介機構負責免費更換另一家企業,直至求職者滿意為止。
人力資源市場招聘:眼睛需擦亮
有些企業會到人力資源市場進行自主招聘,通常每年春節后2、3月份招聘效果較為理想,可以在短時間內招聘到大量普工,招聘成本較低。一般縣級以上城市均設有政府勞動部門管理的人力資源市場,企業一般需要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招聘簡章、招聘經辦人身份證復印件、企業介紹信等材料。
利用這一招聘渠道時,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在江、浙、皖一帶個別人力資源市場里存在團伙敲詐的問題,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要加以防范。這些人以應聘工作為名,團伙行動,往往不管是否面試合格,一伙人強行隨招聘人員來到企業,然后以企業提供的待遇與招聘時承諾的待遇不同為由,尋釁、滋事,敲詐企業支付誤工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企業為了息事寧人,即使自身沒有任何問題,往往也會支付一定的費用打發這些敲詐者走人了事,至于那些自身本來就存在問題的企業,損失就更大了。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一是在招聘現場,招聘人員對不詳細詢問工作內容和工作待遇、不能出示身份證件、拉幫結伙、長期在人力資源市場游逛的人應格外注意,不要將其列入招募候選人名單中:二是要給擬錄用的人員簽發面試通知書,同時讓應聘者在企業的招聘簡章上簽字確認,招聘簡章上應詳細寫明企業的真實情況,尤其招聘崗位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環境、職業致害因素、工資待遇(含工資組成、加班費算法、高溫費標準、工資支付方式等)、食宿條件及費用標準、社保繳納情況等內容。當遇到團伙敲詐時直接報警,然后憑面試通知書可以排除未經企業面試跟隨他人來廠滋事的人員,憑應聘者簽字的招聘簡章證明企業招聘時承諾的內容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