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褪色的金飯碗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導游
當年:在外語人才缺乏的大背景下,二十年前導游的服務對象幾乎全部是外國游客。導游小姐不僅經常能出國,除了基本工資,還能拿到數額不菲的小費和購物回扣。真是賺錢賺到不好意思。
如今:很多外語專業學生把進入旅行社工作看作是就業的“下策”。付出多,壓力大,淡旺季明顯,回扣也被嚴格監管。導游 行業,想說愛你不容易。
記者
當年:媒體行業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二十年前中國的廣播、報紙、電視媒體屈指可數,企業要想在某大報刊登一條廣告,至少要排三個月。在信息壟斷的年月,記者、編輯的收入達到公務員的八九倍真不足為怪。
如今:受到媒體多樣化時代的沖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媒體不再是企業投放廣告的最好方式,記者、編輯的收入相應大幅下滑。
制造業職工
當年: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國營企業里產業工人的待遇雖然不算太高,但工作穩定社會地位也相當高。冒著滾滾濃煙的大煙囪就是他們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最好象征。
如今:制造業持續走下坡路,制造類型的國企紛紛倒閉,技能單一的車間工人大批下崗。昔日端著鐵飯碗的國企工人,淪為“40.50”再就業人員。
尋呼小姐
當年:培訓一個月就上崗,月薪跟大學生差不多。在小靈通誕生之前,尋呼行業是最被看好的朝陽產業之一,一個打字速度快的尋呼小姐的收入比普通白領還多。
如今:還有人記得這個職業嗎?
郵遞員
當年:在通訊手段尚不發達的年代,郵遞員是人們情感的聯絡員。郵遞員工作收入適中,對學歷要求不高,勞動強度又不是很大,還有社會地位,是男女老幼咸宜的崗位。
如今:隨著物流、快遞事業的發展,郵政壟斷局面被打破。電話、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讓鴻雁傳書成為極少數人的需求。郵遞員的收入和受尊敬程度也相應萎縮。
沒有哪個行業能長盛不衰
“行業興衰更替是正常的社會發展。”新精英生涯職業規劃師趙昂指出,“一個行業會經歷曙光期-朝陽期-成熟期-夕陽期。其中朝陽期是這個行業發展最迅速、利潤最大、人才需求最旺盛、競爭也最激烈的時期,誰也說不好這個時期會持續多長時間,但經歷過這段時期后,它總會走向成熟和沒落。如果一個人恰好趕上所從事的行業由朝陽期轉向穩定,心中難免感到比較失落。”
他認為,引起行業發生變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制度原因和技術原因。交通旅游服務行業的“金飯碗”被打破,就屬于制度方面的改變。我們知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關鍵資源的稀缺讓某些行業形成了獨特的壟斷優勢。比如交通工具的缺乏迫使希望享受更好出行服務的人們只能打車,對航空需求的管制讓僅有的幾家航空公司有牟取暴利的空間,旅游接待能力的不足令遠道而來的游客只得住高星級酒店。壟斷行業占著他人享受不到的資源,憑借其壟斷地位和特權,可以通過高額收費來獲取巨額利潤。無可否認,很多壟斷行業中的企業承擔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責任,但問題在于,壟斷行業也對社會公平、經濟發展、百姓生活等各個方面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昔日的壟斷行業面臨來自新玩家的挑戰。地鐵和私家車逐漸普及,民間資本涉足航空公司,快捷酒店和“北京人家”搶走了外國游客,于是曾經端著“金飯碗”的人們感到日子不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