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至少500萬 80后才能“裸辭”歸隱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打算辭職,恢復自由之身,旅游求伴”、“我想擺脫生活的束縛去旅游”、“準備抓住青春的尾巴周游一把,不為工作煩惱”……在“辭職去旅游”的微群里,這樣的話語充斥其間。在豆瓣網上記者看到,成立僅5年的“休學辭職去旅行”小組,已有18萬名成員。而僅從去年12月至今,小組成員就猛增了3萬人。
“每次加班的時候,我就無比想裸辭啊!”網友“小子不戒”在豆瓣網“休學辭職去旅行”小組里抱怨道。網友“艾拉-陳”則頗為自豪的說,每次想出去旅游時便會裸辭,至今已成功裸辭3次。對此,網友“Anthony晉燁”無不羨慕地說:“真想停下來盡情享受生活,能裸辭也是一種福氣啊。”
裸辭,固然是表達自己離意的灑脫行為,然而瀟灑走人之后,生存成本以及重返職場的困難,你心里是否有一本帳?記者通過實例采訪以及咨詢專家,試圖為裸辭者算一算成本。理財專家認為,一個25歲的人,如果想裸辭不再復出,不生病不娛樂一生也得花544.7萬,面臨著巨大的資金成本,職場人應理性進行職業規劃,切勿盲目跟風。
看似瀟灑真去做代價大 人生非得有一次“裸辭”?
25歲的涂婉,4月15日晚如愿以償坐上了去西安的火車。在同事一片詫異聲中,她發出“節衣縮食、勇當沙發客”的宣言,加入“裸辭”大軍——兩手空空地闖蕩去了。
當一部分年輕人背著房貸、朝九晚五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并沒有為未來做好準備,卻辭了工作,背著背包尋夢天涯。
有人在路上,有人在家里
據某知名人力咨詢機構近日一項對4000人的微博調查顯示,44.2%的受訪者認為,人生要有一次奮不顧身的“裸辭”。
與傳統的“騎驢找馬”有別,越來越多的“裸辭”者,是在未找到下家時便辭去現有工作,或長時間旅行,或學習充電,或慢慢尋找工作的。
涂婉3年前大學畢業時,拿到家鄉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吃住全包、三險一金——“標準的金飯碗”,而在涂婉心里卻是“坐吃等死”,“每天小心伺候很多客戶,百分百接納指責,環境太壓抑了。”涂婉揣著積蓄,打算在西部暢游一段,“在獨立行走中變得強大”,然后去北京找工作,“家鄉安穩卻沉悶,北京壓力和機會同在。”
“放下工作,不知不覺走過泰國、印度、埃及、土耳其等12個國家,包括一些隨時能嗅到‘死亡氣息’的地方。”80后女孩蔡璐璐的旅行,誕生了一本名為《間隔年,一個女孩在游 行》的書。她這樣的“裸辭”模式,吸引著許多年輕人。
在媒體工作的嘉倩辭職后,正從事自己心儀的“交換夢想”采訪。她已經走訪了4個城市,記錄、分享不同年輕人的夢想與現實,“工作中很少有這樣的采訪機會,那就自己做。”以后怎么辦?采訪會成書嗎?“一路走,一路體驗,其它的以后再說。”
很瘋狂?很失敗?很正常?
在父母眼里,“裸辭”是瘋狂的。在涂婉父母看來,畢業找到份好工作,還可以住在家里,有爸媽伺候著,這不該是年輕人夢想的生活嗎?
“年輕時游蕩,不打拼,老了一定悲慘。人生,不可以倒過來玩。”規規矩矩上著班的85后年輕人小陳說。他沒有用3年工作積蓄去漂泊,而是買了車。
不滿待遇、工作壓力大、干得不開心等,往往就是“裸辭”誘因。在南京林洋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徐博看來,“裸辭”者大都是初次就業卻沒有做好準備的人,這反映其大學教育、職業規劃均存在問題。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張純認為,“裸辭”大多發生在理想與現實錯位的人身上,想法比較多而實踐起來很困難,于是一走了之。
“休學辭職去旅行”豆瓣小組的組織者王巖巖,先后4次辭職、4次旅行,5年走遍全國,目前已在蘇州安家立業。他說,我們想的與前輩、與一些同齡人不一樣,在奔騰的大河、崇山峻嶺中丈量大地,是同工作一樣的正經事,“在裸辭中調整心態、找準自我定位,怎么不是正經事呢?”
成長,并非一次“裸辭”能完成
然而,看上去瀟灑的裸辭是有代價的。生活成本、待業處境、找新工作碰壁,都成為“裸辭”后遺癥。
某研究院調查顯示,2013屆本科畢業生簽約率為38%,低于上屆同期8個百分點,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而“裸辭”者奮不顧身跳出原有或已有的“保險箱”,再就業難度自然加大。
“今年就業行情的確慘淡,同志們不要隨便‘裸辭’,壓力太大。”在自己創建的QQ群“裸辭吧”里,陳衷敬告每一個人。在這個“裸辭”一族的聚集之地,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找工作”,而非海闊憑魚躍的瀟灑。陳衷在廣州一家IT公司拿8000多元月薪,半年前“裸辭”回到家鄉后,面試了10多家公司,開出的基本工資僅在1800元左右,要說不后悔,是假的。
“職場新人不要輕易裸辭,成長不是一次裸辭能完成的。”徐博說,“裸辭”后,一些人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職場生存能力越差,裸辭越頻繁,“裸辭經歷會被招聘公司認為是沖動、不成熟、不負責任的表現。”
職場人灑脫走人,用人單位如何看待?
高級置業顧問李翔宇告訴記者,雖說裸辭算不上個人職業生涯的黑點,但是沖動裸辭會傳遞給企業很多負面信息,這會給自己的含金量和競爭力打折。自己對這樣的求職者,仍有較多顧慮。“如果是因對工作環境不滿,就用裸辭旅游的方式來逃避,心理承受能力這么弱的人,招進來也難免重蹈覆轍。”李翔宇表示,這樣的員工,其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和工作責任心也有待考驗。
北京寶利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區人力資源部主管楊敏則認為,盡管自己對裸辭旅游者抱有疑慮,但會根據不同的崗位需求,在面試中有不同的考核標準。但他也表示,“頻繁裸辭,能學到多少東西?稍不順心就一走了之,也不符合職場的基本素養”。
專家觀點
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計后果的裸辭?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廖成林分析,80后90后多為獨生子女,優越的物質環境,讓他們養成注重個性表達的性格特征,于是,在職場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極易通過不計后果的裸辭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廖成林認為,在考慮是否要裸辭時,應該冷靜思考一下問題癥結所在,并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梳理,自問是否真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如果實在猶豫,不妨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