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個人簡歷有哪些講究,你都知道嗎?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疑惑一:精美封面 需要嗎?
簡歷需要封面嗎?即將畢業于鄭州大學的張同學,至今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當初,他做的第一份簡歷也和其他同學一樣,下載了學校的相關資料,制作了一個簡歷封面,彩色打印后很是精美。但在應聘過程中,小張發現自己的簡歷封面并沒有在應聘過程中起多大的效果,有時,反而是一個累贅;再后來,他干脆放棄了封面。
點評:給簡歷設置封面,越來越不被招聘單位認可。這種在求職者看來“用心良苦”的制作,在招聘方看來卻是多余的,既浪費了招聘單位人員的時間,又浪費了紙張。但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你是學設計的,一個設計精良的封面往往又成了自己簡歷的“點睛”之筆。
疑惑二:“一頁簡歷” 夠了嗎?
今年大四的王同學就讀于河南大學新聞專業,他求職的目標單位是新聞媒體。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簡歷永遠不是一頁,而是一本。除了個人的基本情況、實踐經歷、獲得榮譽等常規項目之外,他還會附上自己在報社實習期間發表的作品。由于作品有一百多篇,所以他的簡歷最厚時就像一本書。對此,王同學認為,如此厚的簡歷才能反映出自己的成果和做事的態度。
點評:一位招聘單位人員的意見可能頗有代表性:他們都喜歡簡練的“One page”(1頁)簡歷,這也是大多數知名企業招聘官的普遍看法。但對于某些注重實際經驗和表達創意的行業,也可以多附點自己的作品。
疑惑三:薪水 該要求多少?
不久前,記者在某高校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建筑設計專業的本科生正在應聘省內的一家小型房地產公司。“你來我們公司期望的薪水是多少?”“四千!”“你知道嗎,我們公司的中層人員才是這個數,剛進的大學生不超過1700元”最后,招聘單位以“歡迎你下次再來應聘”送走了那位大學生。
點評:薪水對于大學生求職者來說,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回答過高,招聘單位可能會認為你要求過高;如果回答過低,招聘單位也可能會認為你太“微不足道”,無法勝任工作。聰明的做法是事先了解這個行業的薪酬水平情況,然后再提出自己薪金要求,爭取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