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太多的職場中人不停地奔跑時,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如何在勞作中守住自己的健康?今日起,本報推出關注“職場健康”系列報道,請專家為職場人士支招。
5月13日下午,奧美公司北京分公司一名員工在辦公室猝死;15日上午9時許,福州IT男小張下公交車后,突然暈倒在站臺旁,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他們都只有24歲,花樣年華就這樣戛然而止。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我們頻頻聽到這樣的職場猝死事件。
與此同時,被職場人士關注的,是連日來在網上瘋傳的“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至少有5條都符合!難道我快過勞死了?”不少職場人士對照自身發出這樣的感慨。省內專家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傳“十大信號”僅能代表人體勞累、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與過勞死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因果聯系,但職場人士如有相關癥狀,需引起足夠重視。
數據:我國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近55萬,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二科主任陳然認為,引起猝死的器質性病變可見于人體各種不同的器官系統,其中以心血管系統疾病占絕大多數,誘因多是由于過度疲勞。
來自該院近半年來對市民的體檢統計數據顯示,其中血脂增高者26495人,血壓增高者7995人,血糖增高者3502人,16歲至45歲之間的男性占25%~30%,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這些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這與他們精神壓力加大、過度疲勞、飲食不節、嗜煙酗酒等有很大的關聯。”陳然表示,一些中青年人平時沒什么疾病,但如果長期處在高強度工作壓力和持續熬夜等疲勞狀態下,就很容易誘發潛在的心源性疾病,如勞累后胸悶、呼吸困難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癥狀。
提醒:“過勞死”不是病,基礎病才要命
“發生猝死的人一般都有本身器質性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畸形等;在過度勞累的基礎上,加重了這些疾病,最后導致死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急診科柴湘平副教授表示,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網傳的“十大信號”有參考作用。比如感覺疲倦、失眠,是在提醒你要適當放慢生活節奏,好好休息;熬夜、體重突然變化,是警醒你要改變錯誤生活方式,不要透支健康。
職場人士需引起重視的是,一旦感覺不舒服,應及時就醫。然而,本報近期聯合長沙市疾控中心(長沙市健康教育所)開展的首次長沙市民“健商”大調查結果顯示,在4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能堅持每半年一次或每年一次體檢的占60.1%;35.7%的被調查人群選擇不舒服時才上醫院,還有4.2%的人從不做體檢。
建議:每天睡足8小時每周運動三五次
“中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猝死,因為他們工作節奏非常快,容易忽略發生猝死的先兆癥狀,以為只是工作累了或者沒有休息好,然而,這種忽略往往是致命的。”陳然表示,若中青年人本身就患有冠心病、心肌炎、腦動脈硬化、腦動脈瘤等心腦血管疾病,再加上常熬夜、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嗜煙酗酒、飲食不節等,便可能導致突然出現血管閉塞、心肌梗死。
陳然建議職場人士,預防保健做好以下幾點:平時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時,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緊張、大喜大悲;規律運動,應根據個人喜好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每次最好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3~5次;膳食方面,應以富有營養的清淡飲食為主,做到按時進餐、飲食有節,避免暴飲暴食,適時補充水分;不吸煙,少喝酒,因為吸煙與冠狀動脈硬化明顯相關,大量飲酒則可能使血壓升高;定期到醫院健康體檢,職場人士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若檢查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需及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