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職場新鮮人:角色轉變遇困惑 怎么辦?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1
困惑
為何老讓我做搬水復印的活?
初入職場,畢業生張勝(化名)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大學畢業到一國有企業上班的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就是搬水、打印復印文件、收快遞、送文件等雜活。“剛入職的一點新鮮感,很快就被這些瑣事消磨殆盡了。”張勝無奈地說。
大學時張勝所學的專業是行政管理,還選修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希望畢業后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可是進入國企后,作為該國企辦公室里的新人,辦公室的領導和同事卻經常差遣他做各種瑣碎的雜活。
作為新人,張勝為了盡快融入集體,對于同事們需要幫忙復印文件、送文件等活,他十分樂意去幫忙,但后來他發現,越來越多人差遣他做各種雜活,時間久了,張勝十分無奈。有一次他向一名老員工抱怨,結果該同事卻說他:“作為新人,幫大家跑跑腿是應該的,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畢業生小張入職半個月,目前也在做著各種辦公室雜活,她所學的專業是英語,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奈只好先找份文員的工作先做著。
2
困惑
表現出色受到老員工冷落?
大學生張婷(化名)畢業后去到一企業上班,從事市場營銷工作,一開始她與同事相處還不錯,由于此前有著較為豐富的實習經驗,張婷在工作上得心應手,業績很快就超過了公司的幾位老員工,她也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領導也經常讓她提工作上的意見和建議。
然而張婷漸漸地發現,有幾位老員工得知領導和她聯系密切后,對她的態度卻慢慢轉淡,以前他們經常會一起出去聚餐、唱K,但是現在這幾位老員工卻很少叫上她了。張婷很是無奈,“難度我工作出色也會得罪人?”
畢業生小黃畢業后進入了一國企的黨委辦公室,辦公室里基本是年紀四五十歲的員工,作為一名90后,小黃發覺跟這些老員工沒有共同話題,老員工關心的是教育孩子的話題,而小黃則比較喜歡看NBA和網球比賽。小黃說,“跟辦公室的上司和老員工難以“打成一片”,他們對我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工作環境很枯燥,每天就盼著趕緊下班,去找同齡的朋友一起打球、看球賽。”
3
困惑
為何試用期如此長工資卻很少?
試用期是大學畢業生踏入職場的第一關,在此期間,大學畢業生要經歷一個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面對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總是比較容易遇到種種困難。
畢業后在惠州某醫院工作的護士小李告訴記者,他跟醫院簽訂了為期一年的見習合同,見習工資只有1200元。醫院沒有提供宿舍,小李還要在醫院附近租房,她租了個每月400元的單間,每個月還要花幾百元的伙食費,再買些日常用品,基本每個月所剩無幾。“每天工作很辛苦,這一年不知如何熬。”小李感嘆地說。
畢業生小陳目前在一民企上班,公司規定,新人要經過半年的試用期,而且試用期過后再簽勞動合同,試用期的工資只有1500元。小陳說,雖然試用期工資較低,但是自己和其他新人都不敢抱怨,畢竟還沒有簽合同,現在只有認真工作,希望到時能夠順利轉正吧。
職場新人應盡快轉換角色
■支招
作為剛剛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職場新人,如何實現從青澀、稚嫩的學生轉換為職業人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惠州富海集團人力資源事業部總經理陳胤君建議,大學生職場新人應該迅速轉換角色,在學校,你上課可以遲到,跟同學的關系比較單純,沒有太多的顧慮,老師是師長的身份,甚至有時候“頂撞”老師都沒問題。
陳胤君說,一旦進入職場就不一樣了,各種職場關系需要你盡快地適應,特別是職場更強調“對事不對人”,很多時候都要靠自己,工作強度也較大。學生的身份更多的是扮演“索取”的角色,而職場人更多需要扮演“付出”的角色。
面對一些新老員工“難以相處”的問題,惠州一企業HR林先生分析,有時候,企業出現老員工“欺負”新員工的行為,多出于老員工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他建議,企業不妨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既可以增加新員工和老員工的接觸機會,也可促進新人盡快成長起來。企業可以采用導師制,成功培養一個新人,就給予導師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