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班族也能成為超級偶像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這些年,選秀節目此起彼伏,選秀項目五花八門,比如唱歌、跳舞、選演員、評模特等,“草根”一夜爆紅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其中,就包括一些上班族。
2006年“超級女聲”冠軍尚雯婕,奪冠前是從復旦大學外語系畢業的白領翻譯。 還有“好男兒”北京賽區冠軍的“清華才子”柏栩栩之前是高級會計師,如今是東方衛視的知名主持人;“快樂男聲”南京賽區冠軍吉杰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高級主管,“快樂男聲”西安賽區冠軍蘇醒是“海歸”。等等等。他們是優質的上班族,同時也在秀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些曾經的工薪人士、上班族、打工仔,如今不少成功簽約各大唱片公司,成長為一線歌手,從朝九晚五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實現了自己的演藝夢想,大紅大紫。
他們站在選秀的舞臺上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同樣,這個舞臺,也讓無數人賺得盆滿缽滿。
商業與音樂夢想的結緣始于8年前。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造就了“平民盛宴”的巔峰。15萬海選報名者,4億觀眾。收視率扶搖直上,超過央視的春節晚會。更令人難以估量的是,收視率帶動而來的“產業經濟”。據《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超女”節目中,以不同方式獲得收益的各方直接總收益達7.66億元。而其品牌價值甚至達到20億元,是傳統節目的十幾倍?!冻壟暋返纳虡I成功,令更多的公共電視臺看到了“金礦”,大家拿出了“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推出各種類型的選秀節目,從快男快女到“加油,好男兒”,再到《舞林大會》,直至現在的《中國好聲音》等等。
選手們也從單純的比拼才藝變成,靠吃苦耐勞、家庭困苦等個人故事賺足觀眾的眼淚,節目方也邀請大牌明星做評委、通過舉辦演唱會、發專輯賺足了觀眾的銀子,為各利益方帶來滾滾財源。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果不其然。
幸運兒畢竟是少數,更多人無法登上選秀的舞臺,但看別人“作秀”也未嘗不是件放松的事兒。學生、白領們上了一天學、一天班,累了,看看這些娛樂節目,偶爾參與一下投票,一是碰碰運氣看看能否中獎,二則是對自己欣賞的人才給予支持。那么娛樂歸娛樂,也有很多報道指出選秀節目的負面新聞,比如揭秘節目背后的產業鏈條、地下經濟、投票黑幕等等。難道選手真的是斥巨資才奪得桂冠?難道看似人才輩出能發揚音樂產業的此類節目,只是制作商商業操作的手段?
很多報道都指出,有些選手通過花錢組織“粉絲團”、刷票等方式拉排名,甚至傳出花錢賄賂評委的。這個舞臺上,正如職場一般,充滿了你爾我詐、勾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