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認識自己的差距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人為什么活著?有人說人活著是為了幸福,有人說人活著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責任,有人說是為了“折磨”他人,開個玩笑,哈哈-----然而我想了想,其實無論站在那個角度去想,似乎還都對!但我想針對不同階段的人,還是要分一下步驟,我認為從0-18歲,人活著要為幸福打基礎,18-60歲,人活著是為了責任,60歲以后人活著是為了享受幸福!所以在我們這個年齡段其實責任比幸福比重要多得多。
似乎談了一個很大的話題,似乎與今天的主題沒有任何的關聯,但我認為這是第一步,因為它決定你的定位,你的認知,你的選擇,你的人生價值觀以及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距,談到了差距,差距的根源又好像從源頭開始,因為自身的受環境、知識、閱歷、技能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差異是什么?中間似乎出現了標準,你認知的標準,社會的標準,等等,一些讓人頭疼而虛的東西,但人往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準確的認知自己,這樣才能決定你會走哪一步,下一步怎么走,以及將來會走到哪一步,但有的人貌似可以正確的認知自己了,但卻不敢面對一個這樣的自己,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會有失敗。因為害怕成為一個loser。雖然自己是學心理學的,深知自身缺陷之原因,但自己的心理問題有時候自己也是不敢去面對的,后來我想想,其實是害怕差距。因為有了差距,人就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問題,質疑了能力的問題,也同樣開始質疑智商的問題,質疑了智商的問題,也就開始判斷與傻子的區別?因為沒有一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就想證明自己是天生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而存在的。所以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些造成差異的因素,從一出生就決定了,有必要去想這個話題嗎?或者,如果沒有如果沒有差異,又會是什么樣子,但往往有時候是沒有如果的-----
所以我總是在想人往往不能夠成功是不是很多方面就是因為害怕面對未知、不安定因素,害怕不被認可,害怕差距,害怕孤獨等等,所以想盡辦法去逃脫這些因素,卻不知時刻也被這些因素所牽絆,更有甚者,超越它,我為什要想這些問題了,無非是自己找麻煩,因為想與不想問題都會在那里,有很多的無賴,自己也沒法選。然而恰恰是因為這些因素,限制了去成長的我們。讓我們放棄了對美好意愿的追求,可能又有人問了,你說的我們都知道,但是就是沒做好?還有人了也會說我們的好與不好,評價的標尺不是你說的算,而是我所選擇的生活標準,我樂意,你想咋地?
可能說到這里,有些人多少是有些反感的,大道理你以為大家都不知道,說出來無非是想挑釁一下大家的智商?如果是這樣,是不是也說明我們不敢去面對了?但有的時候是沒有如果的;
做了這么多的鋪墊,其實我是想說說自己的差距。
在HR的這個崗位有三年了,三年的時間我到底成長了什么?其實我自己是很清楚的,所以要談差距,我可能三天都講不完,但我想說說怎么去彌補差距的事情。
三年對青春來講是一個傷不起的年齡,下一個三年我們又將去向何處,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方面我們認為,是時候要思考我們的目標是什么?HR的戰略規劃?怎樣提高組織的績效,怎樣提高及拓展業務的能力,怎樣把自己變得職業化以及我們如何才能帶好自己的團隊等等,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去想我們的定位在那個階段?與行業比我們的差距在哪里?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要去深思的一個問題,也是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
同樣我們如果以現在的目光來判斷未來,似乎還尚早,因為未來會變成什么樣,以我們現在的資歷及所掌握的的信息來看,去做判斷,準確的幾率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永遠往前看,永遠向更好的標準靠攏,肩負起自身的責任,而不是被現有的環境、信息、經驗所誤導、所同化,同樣我堅信,這個方向是指引我們通往目的地的法則之一。
那么有了責任,有了定位,我們還將去想何處,我想在以后的時間里我會繼續的去分享我的想法,至于是否有有所偏薄,還請大家幫忙指正,
那么最后在這里我想再跟大家分享我最后的一個總結:
人生優秀的邏輯:
1、一個人---個人偶像
2、一目標---終極目標
3、一句話---個人警語
4、一方法---價值需要驗證
5、一空間---情感需要釋放
6、關鍵事---人生需要故事
7、核心觀---學習與危機觀
8、長相思---知識/能力/態度
9、多喝彩---人生需要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