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人口拐點提前三年到來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人口結構變革,其影響深遠性甚至超過了痛苦而漫長的經濟再平衡。中國政府如何處理好中國未富先老引發的人口問題將是是未來十年執政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事實上,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去年達到了頂峰(比人口統計學家預計的提前了3年),這是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統計公報指出,2012年末,我國大陸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占總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的比重繼續攀升。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大陸60周歲及以上人口19390萬人,占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
大多數人口學家預測中國的人口頂峰是在2015年,這比預測的時間表提前了三年。拐點已經到來。
中國的人口峰值對整個亞洲意味著什么?亞洲其他地區該如何應對他們的人口峰值。中國人口頂峰標志著推動過去三十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因素之一中國勞動力過剩已經終結。就像當初中國以其龐大的勞動力進入全球經濟帶來巨大震撼一樣,反轉將如同地震一般影響深遠。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全球制造業生產網絡已經轉移到中國。由于生產成本和國內勞動力工資低企,制造產業鏈紛紛離岸外包到中國。過去中國的勞動力供給曲線幾乎是水平的,然而現在,中國的勞動力供給曲線越來越陡峭,在最近的十年中,工資和勞動力短缺壓力越發明顯,在未來幾年,中國的勞動力供給曲線似乎將更為陡峭。
哪些亞洲國家也將迎來勞動年齡人口“頂峰”?
勞動年齡人口峰值而不是總人口峰值同經濟聯系更緊密,勞動年齡人口影響著GDP增長率、消費支出和需求。
讓我們更細致地看看中國發生著什么,中國媒體向我們展示中國人口危機的不同方面。
教育部8月21日報道,2012年全國范圍內關閉超過13,600所小學。教育部指出,2011年和2012年,小學和中學的學生人數從近1.5億下降至1.45億。同時承認從2002年至2012年,就讀于小學的學生數量下降了近20%。一天前,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中警告,由于老年人口預計將從2012年的1.94億上升至2025年 3億,中國可能會面臨社會保障危機。
中國已經在考慮采取措施,至少限制人口結構變化產生的短期影響。一方面,中國政府繼續放寬一胎政策,努力提高生育率。上海開展了試點,允許“雙獨”夫婦生二胎。另一方面,政府考慮延長國民退休年齡,女性從55歲提高至60歲,男性從60提高至65。如果付諸實施,這將使中國的退休政策同國際接軌。
不過,即使調整一胎政策或延長退休年齡也只能暫緩人口變化。放寬一胎政策可能難以起到明顯增加人口的作用。低生育率(平均每個母親生育1.4名兒童,相對于較發達的國家平均1.7名和在美國平均2.0名)至少是反映了當下城市夫婦為高企的生活成本和教育費用疲于奔命的現狀。
同樣,提高5年退休年齡也只可能稍微延緩人口變化,但這項政策可能會引起多個行業人士的反對,包括很多公務員。調整退休年齡可能會導致高校畢業生大量失業。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必須仔細權衡調整政策。
中國的人口挑戰的癥結在于,與日本,韓國,美國和西歐等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在變老時,大部分人口尚未接近中等收入狀態,更別談富有了。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其影響更加不可預知,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模式正發生著轉變,從依靠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轉向依賴國民消費推動經濟。短期人口危機也許尚有應對之策,但長期解決之道仍然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