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第二擅長的領域才能走得更久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前段時間看到王偉忠某篇文章的一段話。他寫說:“明星藝能學校”的學生問我,若把興趣當成生涯,是幸或不幸?我說,這就像初戀結婚,好或不好都看當事人。如果興趣能成一番事業,當然幸運;若孤注一擲卻一事無成,會無后路可退。“
我想到之前給一個朋友寫信,其實我也提到類似的東西。我當時寫道說:“我常常跟別人講,如果你要選一份工作的話,最好選一個你第二擅長的領域,原因在于第一擅長的領域多半是你的興趣。興趣就會有感情,有感情就會執著,執著就會讓你感情用事,并且不理性。但若選擇的是第二擅長的領域,你永遠知道自己還有退路,永遠知道自己真的撐不下去還可以去做第一擅長的領域。所以遇到問題你不會失了分寸,不會慌亂、不會感情用事、不會做不理性的決策,這才能真正抽離自己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職場生涯后,我越來越覺得人不應該把興趣當成找工作的基礎。相反的,應該找個自己還算擅長、不討厭,但不是最厲害的那個方向。舉例來說,你若最喜歡玩電腦,那千萬別去作IT或是程式設計師。最多把興趣當成快速融入社會的踏腳石,但是一旦有第一份工作后,就該盡可能的開發另一個廣度夠、且有長期潛力的第二專長(好比說Project Management(笑)),然后選擇這第二專長當成日后職涯發展的重心。
這原因有幾個層面。一個是上面講的,你不會感情用事;另一原因在于風險規避。
感情用事上面提了,當太喜歡那領域了,別人要求的東西要是“不完美”、或是“不正確”下,你會在心態上完全的排斥,甚至直接跟別人對干起來。當然,這情緒我很可以理解,因為那是你的夢、是你的人生使命,別人怎么能輕率以對呢?但很多時候,生命有很多東西是要妥協、是要退讓、是無法盡善盡美的。若那不是你的夢想,退讓或是妥協常常不難接受;但是若那是你全部的生命時,叫你退讓、叫你降低標準,好像比殺了你還難受。因此你據理力爭、你要求完美、你對抗全世界,最后大家覺得你難搞,反而搞得自己寸步難行。越做會越累。
我們再從風險規避的角度來看。那若是你唯一擅長且唯一具備的能力時,你萬一做不下去(或因為難搞而被排擠時)將連個退路都沒了。你能罷罷手說不干嗎?能罷罷手說自己去別處謀新出路嗎?最多是在同一產業的A公司換到B公司。但性格決定命運,人生態度又決定性格。如果生活的重心與心情不變,在同一個領域里轉去哪里其實都是同樣的輪回。
結果呢,你越是喜歡那領域、做下去越是痛苦。少部分的人拼得頭破血流后,或許真的弄出個甚么名堂,可以開始大聲起來;但大部分的人最后終就不得不還是得跟現實妥協。夢想變成營生;生活取代興趣。最后人不快樂、興趣也沒了、生活更變成沒有寄托。
但反過來說,若你的工作與興趣是不同的,你心態上就可以很輕松的分辨工作以及夢想。工作上的狀況你將可以理性以對,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二來,若有甚么狀況不得不離開那領域時,你也知道自己還有退路。一旦知道自己怎么樣都還有個退路時,心態上將可以對任何問題從容以對。從容以對其實是很重要的。從容以對并非說是要你碰到甚么事情就提離職,而是當你知道自己永遠有退路時,就不會過分認真的把事事都放在心上、或為小事氣壞自己,而可以抽離情緒且事務性的處理。
真的,我始終相信,人若能凡事減少情緒的投入,路才能走的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