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你要么是破壞性創新,要么你被別人破壞
2013年開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電商C2B定制預售拉開了帷幕。2月27日至3月8日,海爾聯手天貓推出了“2013,海爾我的家,定了!”大規模家電預售。期間,海爾在天貓旗艦店在售平臺yushou.tmall.com預售了冰箱等8大類17種商品。
預售活動的尾款時間為3月9日至3月11日,從尾款支付完成開始,邊付尾款廠家邊發貨,從預售到最終發貨,僅僅十余天時間。消費者能獲得比線下類似產品15%以上的優惠,部分家電甚至5折起預售,而海爾方面僅預售金額就達到了上千萬。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海爾,亦或者天貓,都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
優化供應鏈,精準鎖定消費者,提前備貨,消除庫存,更有效地管理上下游供應鏈……對于電子商務將會促使C2B模式的發展,海爾與天貓的想法不謀而合。其實,早在2011年,海爾就開始推動定位為互聯網時代定制品牌的統帥電器。
2011年8月,統帥推出了一部名為《不一樣的角度》的微電影,瞬間,網友們對于家電定制開始了熱議。為了將定制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統帥又相機推出微電影三部曲。其中的第二部《相愛的一個人》,片中男女主角用行動詮釋專屬自己的那份愛情,敢于付出、源于承擔的行為,打動了不少網友的心。
借著微電影中的定制熱,海爾立即推出了統帥定制電視。電視各部分劃分非常清晰,有規格、背光、外觀、功能、底座五大模板,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規格,定制自己喜歡的顏色,就連開機畫面,都可以自主設置。
2012年9月,海爾與聚劃算進行合作,以團購的方式銷售三款定制電視,4小時內5000臺電視全部售罄;2013年3月,二者又推出了15款定制產品,最終售出16000多臺。雖然只是幾款產品小規模的測試,都卻是海爾互聯網轉型道路上的重要嘗試,至少證明C2B模式很受消費者的青睞。而海爾更大的想法,是推動個性化定制的C2B模式。
張瑞敏是一個習慣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海爾商城2001年便已推出,比京東還早,2008年轉型B2C,當時天貓還沒出世,近期低調上線的海立方是海爾的又一次全新嘗試。
在這個平臺上,海爾內部創業團隊或者第三方均可提交創意項目,用戶對感興趣的進行預訂、互動參與、售后反饋,海爾則將提供生產供應鏈資源,專業資源、渠道資源及50—100億元的創新基金,通過已有資源培育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線,打造一個開放的產品創新平臺。
有創意的人可以在這個開放平臺上發起項目,消費者可以對項目進行點評,若喜歡這個項目可以為此預付很小的一筆費用。這筆費用將用作項目的研發,同時作為預付款,待產品上線時可以獲得相應的優惠。
基于此,海立方打造的這一模式將會從最初的一個點子開始,將各個環節分配到不同部門去完成,為有創意的人提供包括產品設計指導、項目資金籌措、產品生產制造、產品市場銷售等一系列服務,最終將想法變成產品獲得收益。
有人如此評價海爾的這一模式:如果這些資源能夠有效的在平臺上落地,那這個創新平臺的潛力絕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是真正有創意的個人和公司最缺少的,這樣可以形成有效互補,為海爾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
“你要么是破壞性創新,要么你被別人破壞。”這是張瑞敏在2013年海爾商業模式創新全球論壇上援引“創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的一句話。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大潮,年逾六十耳順的他開始了自我顛覆。
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
如果說C2B聚合了消費者的需求,以銷定產讓海爾可以進行高效的供應鏈組織,那么這一切得以實施的前提源于海爾2006年就推行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什么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人”是指員工,“單”指的是市場目標,不是狹義的訂單,而是廣義的用戶需求。“人單合一”即讓員工與用戶融為一體,而“雙贏”則指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在這個理論下,海爾的組織結構從“正三角”變成了“倒三角”。在傳統企業,是層層下達命令,層層向上匯報。而海爾希望通過“倒三角”來進行顛覆性的改變——員工和領導一起聽命于用戶。海爾的8萬多名員工變成了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一般最小的經營體只有7個人,拋棄了傳統的財務報表,開發出戰略損益表。張瑞敏常跟員工說,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CEO”。
“人單合一”探索的第一步就是將大單解構為每一個員工負責的單。每位員工不僅需要對產品是否賣出去,收回錢負責任,更重要是需要知道,產品到底賣給了誰,即用戶資料。海爾希望通過組織變革實現:讓在前線的人做決策,從而快速對市場和用戶做出響應。在海爾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中,一級經營體占據了90%以上的數量,這些經營體類似于神經末梢,可以快速感知用戶的變化和需求。
洗衣機在巴基斯坦很受歡迎。為什么?因為當地人把洗衣機拿回去不是為了洗衣服,是為了把牛奶里的黃油洗掉。得知這一信息,海爾在巴基斯坦建立了一個設計中心,和工廠結合起來“創造”巴基斯坦市場,提供了一個有競爭力、差異化產品的競爭基地。如今,海爾已經成為巴基斯然的第二大品牌,而這主要歸功于“人單合一”的思路。
2009年,海爾在四川組建了第一個經營體:冰箱農村市場自主經營體。在家電下鄉中,海爾員工發現,由于政策有限,家電下鄉的產品通常比較低端,但其實不少農民也需要高端的冰箱。于是,海爾倒逼流程和資源,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低價位、高性能的三門變溫冰箱,讓海爾冰箱在整個農村市場實現了40%的增長。
在海爾,自主經營體是其組成的最基本單元,每個人,包括張瑞敏都必須在某個經營體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否則就是冗員。自主經營體的“自主”不僅體現在決策權、用人權和分配權,還體現在整個組建和運行的過程中。海爾在中國3000個縣,每個縣的銷售公司都是一個自主經營體,員工人數不能超過7個。如果一個縣自主經營體的領導有問題,那些兵聯合起來讓他下臺,選了另一個縣的人當領導。另一個縣的人上來后,又把那7個人中的3個兵削減了,變成了4個人。結果,指標比以前多一倍,這4個人分得比以前更多了。后來,4個人忙不過來,又雇了臨時人員,但臨時人員是他們出錢來雇,和海爾沒有關系。
在這個平臺上,人員不是固定的,員工、用戶、供應商都是在一個平臺上,人員按單聚散,這一單這五個人做,下次可能就不再是這五個人。在此過程中,用戶的角色也從被動購買者轉為主動參與交互著。海爾凈水洗衣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海爾研發出凈水洗衣機,洗衣機里加了凈水裝置,水越洗越干凈。這個創意得到了40萬用戶的響應,網上用戶建議七千多條,可以歸納為七個方面,所以說,這款產品是用戶自己設計的。
在“倒三角”組織構架中,一級經營體需要很多二級經營體提供支持,海爾內部稱之為“連線”。一開始,一級經營體需要很多線,于是,海爾采取打包的方式,把一些部門進行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有點像去醫院看病,以前需要先掛號,再診斷,之后付錢,最后才能取藥,而現在,只需要在一個窗口所有問題一次性就解決了。
在海爾,每個員工手里都有一張戰略損益表,這是讓“人單合一”模式落地的管理工具。戰略損益表有四個象限,依次告訴員工:用戶價值主張什么?誰來創造用戶價值?創造用戶價值的流程是什么?從人單酬切入看流程是否閉環優化?通過戰略損益表,每個經營體都可以明確為誰干,誰來干,怎么干,最后通過人單酬來分享自身創造的價值。
張瑞敏將員工比作沙。“在過去,就是要攥住他,攥的他沒有發展余地。然后,他會從你的指縫中漏出來。現在這個平臺,相當于你把巴掌伸平了,上面還有這么多的沙子,這些沙子肯定比你攥起來的時候要多。但是,每一粒沙子和其他沙子之間一定要黏在一起。黏在一起后,他自己會有空間和發展,而且你不會擔心它會掉下去。因此,我們搭建這個平臺,而不是想著如何去控制他。”
海爾的大平臺就像是在演奏交響樂,在指揮家的指引下,每個人在每一點上自己合拍,奏出的卻是一首首整齊的交響樂。
從客戶付款到貨物送到只有15分鐘
2013年12月6日,阿里集團戰略入股海爾電器及日日順物流。
早在1996年,張瑞敏便提出海爾要全國布局海爾專賣店的想法,不僅是銷售中心,同時也擔當配送的任務,更是售后服務中心。實體店三網合一,在那個時代聽起來有些遙不可及。17年的累計,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日日順。平均下來,全中國幾乎3個行政村就能有一個日日順聯絡站,每個鄉鎮有將近5個日日順聯絡站,每個縣平均有3家以上縣級專賣店和將近10個鄉鎮專賣店。
海爾在三四級市場布局的廣度和深度,是京東和蘇寧不具備的。
日日順的物流有多快?
2012年雙十一期間,在巨大的訂單壓力下,日日順有條不紊,第一個訂單從客戶支付尾款到送達只用了15分鐘。即使是三四線市場甚至偏遠山村,時間也沒成為阻礙。11日下午五點,日日順已經完成新疆、西藏、海南、四川、云南等偏遠地區在內的五千多個訂單配送安裝。
現在,日日順的配送員手中拿著 POS機、GPS、PAD,從配貨到售后服務,最終形成服務閉環,同時也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張瑞敏所謂的“不觸網就死亡,我要的不是賣產品,是用戶資源。”在此處得到了極致的體現。
對于海爾來說,真正的庫存在車上,即用戶從生產線下單,服務商根據用戶和消費者的實時需求完成產品的中轉和運輸。過去,從工廠運到產品倉庫,再到渠道DC,最后送到用戶家;按約送達的一站式方式節約了中間的物流、裝卸成本。
從實體企業轉身成為實體平臺,海爾對于線上線下的融合,處處體現出其供應鏈的創新與變革。作為中國制造互聯網化的代表,海爾的這一轉身,不僅讓人佩服張瑞敏“你要么破壞性創新,要么你被別人破壞”的決心,也驗證了古人所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