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在外打拼一年 回家卻成了敏感詞匯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農(nóng)歷新年就要到了,廣大企事業(yè)單位相繼公布了春節(jié)放假安排。對于在外打拼的人來說,回家無疑是充滿吸引力的。然而,也有人為回家的事頭疼,不是經(jīng)濟所困,也不是工作所需,只是因為“回家”這件事“壓力山大”。
近期,在我市一些心理咨詢機構(gòu),這一類求助者也多起來了。

夫妻為回哪個家鬧紅臉
陳先生原籍山東,大學畢業(yè)后就在寧波開了一家外貿(mào)公司,事業(yè)很快上了軌道。前兩年,他的小家也安在了寧波。妻子鄧女士,是一名地道的寧波姑娘。婚后一年,夫妻倆有了個可愛的兒子,鄧女士就辭職當了全職太太。
夫妻倆感情很好,出門都是手拉手的。但是最近,他們因為回家的問題產(chǎn)生了矛盾。陳先生認為,妻子沒有收入,自己一人撐起了一個家,過年了妻兒應該跟自己回山東看望公婆。而鄧女士認為,自己是獨養(yǎng)女兒,當然要留在寧波陪父母。另外,自己雖然沒有外出工作,但同樣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丈夫不能光拿錢來說事。
為此,夫妻倆大吵了一架,都說對方自私。之后就陷入了冷戰(zhàn),找到心理咨詢師時,他們已經(jīng)整整一周沒和對方說過一句話了。
寧波啟點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高明霞說,夫妻倆一方是外地人,或者雙方都是外地人,但來自不同地域的,逢年過節(jié),回哪個家就成了問題,處理得不好,雙方老人不高興,夫妻間的感情也會很受傷。
對此,夫妻倆需要換位思考,達成共識,必要時候,還可以定下協(xié)議。以陳先生和鄧女士為例,可以規(guī)定,一年回山東,一年留寧波。也可以考慮,將男方父母接到寧波過年,或是讓女方父母一起去山東過年。如果過年時候“虧待”了某一方的父母,平時就要想辦法彌補。
當然,陳先生不能以自己養(yǎng)家為由,要求妻子跟自己回山東老家,這是一種非常大男子主義的表現(xiàn)。他要認識到,雖然妻子沒有出去工作,但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讓丈夫沒有后顧之憂,同樣是對家的貢獻。
一盒盒保健品代替兒女回家
李小姐今年29歲,老家在安徽,現(xiàn)在寧波一家金融機構(gòu)從事行政工作。奔三了還沒有對象,平日電話里,父母沒少說她。李小姐尋思,過年回家,父母還不聯(lián)合三大姑八大姨的親戚輪番轟炸?
無獨有偶,李小姐的同事、28歲的季先生,也因為沒有對象而不敢回家。季先生說,自己家在農(nóng)村,同村的年齡相仿的小伙子基本都結(jié)婚了,有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父母一年比一年急,今年更是撂下一句,沒有女朋友就不要回來了。
李小姐和季先生同病相憐。思來想去,兩人都決定不回家了,而是給父母寄一些保健品和御寒衣物,也算盡了一點孝心。于是,李小姐給父母買了鐵皮楓斗、阿膠和羊絨衫。季先生則給父親帶了兩瓶好酒、兩條好煙,又給母親買了一條金項鏈、一枚金戒指。
最近半個月,高明霞接連碰到了多名求助者,都是因為對象沒著落而不敢回家。其中一人已經(jīng)買好了車票,卻最終退了票。
“因為單身而引發(fā)消極情緒的求助者分兩類:一類是自己急,父母也急;一類是自己不急,父母急?!备呙飨冀ㄗh,前者既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也要調(diào)整內(nèi)心的期待,這樣才能早日找到條件及心理上都“門當戶對”的人。后者多是從農(nóng)村出來,但在城市工作多年,讓他們對于婚姻這件事多了一些從容。但是,父母仍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雙方因此沖突不斷。
對于后一類人來說,重要的是多與父母溝通,爭取他們的諒解,同時提高溝通技巧,必要時候,不妨臉皮厚一些、嘴巴油一些,用“好事多磨”、“好飯不怕晚”等說辭應對父母的逼問。
沒有豪車,他覺得回家沒面子
成先生今年36歲,原籍江蘇,在寧波一家服裝制造企業(yè)里擔任中層干部,年薪近15萬元。妻子賢惠,女兒聽話,但他卻不敢回家,因為,他覺得自己混得不好,回家會被親友和同學笑話。
成先生回憶,去年過年回家,參加了一個高中同學聚會。其中有幾名同學,開的是豪車,抽的是雪茄,一副老板的派頭。由于成先生高中時是班長,大家仍一口一個班長地叫他。那兩個字,成先生聽著特別刺耳。
今年,成先生還是沒有豪車,抽的也是普通的“利群”。他說,吃一塹長一智,自己過年就不回家了。反正寧波和江蘇離得也近,平時回去看看就行了,何必非要過年時去湊熱鬧呢?
民間有句俗話,到了年底,女的愁嫁,男的愁錢。寧波市心理咨詢治療中心心理咨詢師張子霽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成先生為例,他就是認為自己“混得不好”,所以才不愿意回家。在外地打拼的男性身上,這種心理狀態(tài)很常見。
成先生的問題,在于一直都是以外在標準作為自己成功與否的參照。他的同學中,有老板,也有普通職工,但他的眼光,始終都盯著那幾個發(fā)達了的人身上。成先生認為,自己以前是班里的班長,現(xiàn)在也該是群體中最優(yōu)秀的那個人。這種不合理信念,讓他活得非常累。同學間敘舊的聚會,在他看來,成了攀比的場合。一旦不如意,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挫敗感。
成先生要做的,就是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以當下為起點,和自己作比較,設定多個短期目標,加強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勵,讓自己能真正開心地工作和生活,也能坦然面對回家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