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經理,如何快速了解業務?(及勝任力模型漫談)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1/
關于培訓經理要了解業務
培訓經理要服務業務,就要了解業務。
那什么是了解業務呢?
這里有個誤區,就是以為了解業務就一定要熟悉甚至精通業務。
這是不現實的。為什么呢?因為術業有專攻,任何行業都有專業壁壘。
如果你很容易就了解了業務,說明這個業務真沒啥技術含量。
再者,你懂人力、懂財務、懂法律、懂市場、懂銷售、懂運營、懂IT……公司所有業務你都懂,那你咋不當總經理呢?
之前在大學學管理學,對于領導者的定義上面的描述就很詩意: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需要戰略家的眼光、軍事家的勇敢等等一串形容詞。當時我就覺得這編書的人是傻子。那么能耐咋不當總統呢!
這么說,那究竟要不要了解業務,怎么了解業務?
2/
怎樣快速搞懂一個陌生領域?
話說回來,培訓經理要了解業務,也有快速的方法。
快速搞懂一個陌生領域,對培訓經理很重要。這是與業務對話的基礎和底氣。這是得到給我的啟發。
如下內容節選自得到App頭條
099|算力革命會引發哪些新趨勢?
但我今天不聊這門課本身,而是想和你聊聊課程背后的方法論。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我們密集推出了一些小體量的前沿課,如《碳交易10講》《元宇宙6講》,研發這些課程的主編,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搞懂一個陌生的、新興的知識領域,并梳理出詳細的采訪提綱,快速組稿。
我非常好奇,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課程主編陸音老師是這么回答我的:
第一,找爭論。
了解一個行業的捷徑,不是從共識入手,而是從爭論入手,看看這個領域內的人都在爭論什么。
只要你搞清楚爭論的焦點,就知道邊界在哪里。
第二,找挑戰。
這個領域,當下面對的主要挑戰、亟須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挑戰找全了,你對它的了解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第三,找玩家。
搞清楚這個領域內有什么玩家,比搞清楚有什么知識更重要。
同時要注意,屁股決定腦袋,搞清楚不同身份的玩家有什么不同的利益訴求。
第四,找專家。
一個領域,只需要請教三個人:一個學者、一個投資者、一個做企業的,你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大差不差。
得到主編用這四條心法來完成課程的“敏捷開發”,你也可以用這套方法來快速搞懂一個陌生領域。
你看,這四條經驗,這對知識萃取,課程開發也是非常有用的。
抓住關鍵,提綱挈領,比了解一大堆業務細節要有用吧。
咨詢公司為什么能快速給你出一個方案,靠的就是這種能力。
我說的了解業務,是這樣了解業務,服務于只是萃取和培訓項目設計,
而不是了解一大堆業務細節。
對業務有了解了還不夠,培訓經理還得有自己的發展路徑。
培訓經理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勝任力模型,然后才能推己及人,知道其他崗位的能力模型,核心價值理念如何去建構。
3/
培訓人的價值觀和三力
培訓人最重要的是堅守自己的信念,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這要像燈塔一樣,照亮自己的內心。從現在走向未來。
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求果不得,只管種因。
廣種福田,廣結善緣。這一點,每個培訓人都是佛陀。
培訓人有三力,專業力、溝通力、學習力。
是我根據atd能力模型簡化來的,僅適用于我自己。其他人沒有使用過。
專業力是培訓是門專業活兒,講課、講師培養、培訓項目設計都是技術活,只不過看起來入門容易,但是精通難罷了。
溝通力是因為培訓產品是面向人的半成品,需要學員轉化為行動,這個產品另一半才完成。也是因為從需求調研、資源調動及學習轉化,都需要面對人的溝通。所以培訓人要左腦有強邏輯,右腦有強共情,懂心理、懂教練、懂引導。跟個人溝通得了,也做得了團隊溝通。溝通力中融入有專業技術。
學習力,更不用說了。老板的見識是公司的天花板,但你能幫他捅破天花板,看到更遼闊的風景嗎?這要靠專業力和溝通力,更要靠不斷刷新自己的大腦,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
4/
關于能力模型的漫談
模型不是唯一,不要迷信模型。
因為沒有模型,哪些咨詢公司怎么好意思收錢?
不迷信模型,那靠什么?靠實事求是、靠民主。相信群眾、深入群眾。
不同的崗位的核心價值觀和能力模型不同。就是不同職業的人,因長期浸淫于工作環境,呈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
這需要培訓經理敏感地捕捉到,類似DISC溝通風格一樣,要找到讓對方舒適的溝通方法。
比如HR、辦公行政人員、公關人員,就有很好的軟性溝通,比較圓潤,很少得罪人。
比如銷售,強烈的結果導向,直接,主動。這是特征,也是優點。
比如財務,嚴密的邏輯性,不茍言笑。這是共性。
勝任力模型,更多地是描述冰山下的潛在能力,還得用文字描述出來,難;
還要給出明晰的行為標準,標準還要分級,更難。
當然,這是科學理性的態度。但我想到語言的局限性,會詞不達意。
我就覺得好笑。何必那么復雜?
有時候,我們靠直覺,聞味道。就能從語言障礙中直接穿刺到冰山下。就好比西方說中醫不科學,也許對,但沒道理。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一種修行,一種頓悟,究竟哪一個對?
凡人,沒法突然頓悟,模型就是階梯。
高人,有天賦可頓悟,就不需要模型。
優秀的領導者是可以靠模型指引培養出來的,卓越的領導者,就沒有適合他的模型,怎么培養?
只能靠天賦、靠激發,靠運氣,靠天時地利人和。
本文完。
但,未完待續。
分割線以上說給別人,分割線以下說給自己。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分割線下面的內容。
培訓經理,我心目中目前最好的偶像,就是唐僧了。
以弘揚佛法為使命、意志堅定、靠信念度過九九八十一難。
除了有點啰嗦外。有些細節,如果深究起來,有意思。
培訓經理做需求調研,打磨課程,就是要有這種提問題挖掘細節的能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