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隱形時間的極致使用者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什么是“隱形時間”?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問你2個問題:
洗碗的時候,你的頭腦里是不是會不自覺的想些東西?
走路的時候,你的頭腦里是不是也會不自覺的想些東西?
其實,這些洗碗的時間,以及走路的時間,就是你生命里的隱形時間。
所以,你可以把隱形時間理解為在做一件自動化事情的同時,還可以被你拿來同時使用的時間。
這類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廣泛存在,比如洗碗的時間、刷牙的時間、洗澡的時間、走路的時間……
同時,我發現所有人對隱形時間的用法不外有三:
第一種:自動化思維。
第二種:刻意思考,甚至深度思考(這一種與劉未鵬提出的“暗時間”概念類似)。
第三種:正念。
作者:艾菲的理想 來源:艾菲的理想
— 1 —
什么是自動化思維?
自動化思維非常常見,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不斷經歷的:
被老板批評了,你的自動化思維可能是:我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很差?我這個人是不是非常糟糕?
聽說前同事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副總裁,你的自動化思維可能是:他以前那么普通,為什么現在這么厲害?我為什么這么平庸,連個大點的房子都買不起?
你看,這些都是自動化思維,這些念頭和想法不經控制,沒有經過你理性的允許,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
于是,我們的很多隱形時間,就在不知不覺間浪費在了這些自動化思維里。
更可惡的是,在自動化思維中,負面想法和念頭一般會占比較大的比例。
為什么?
研究表明,人類頭腦中大約有80%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消極的。
不僅如此,當我們頭腦中產生了消極的自動化念頭后,往往就會產生與此相關的生動畫面,于是便會陷入焦慮和恐懼。
在做了1300小時的一對一教練輔導后,我發現這種情況在大多數人身上都很常見。
而它的特點是:雜亂無章且停不下來,長此以往,就會讓你的頭腦中長滿“雜草”,情緒也會常常受到影響。
— 2 —
第二種隱形時間的使用方式是刻意思考。
什么是刻意思考?
你可以把刻意思考理解為,以某個明確目的或問題為引導而進行的持續思考。
它與自動化思維的最大不同是:刻意思考是有意識的,而自動化思維是無意識的。
洗碗的時候,如果你思考的是今天工作中一個沒有解決問題,或是看書時沒有理解的一個知識點,又或者是孩子教育中的一個疑難問題,你在不斷圍繞它進行持續有意識的思考,那么這時你就是在刻意思考。
當你的刻意思考足夠深入透徹,且是以思考本質或關鍵為目的時,那么它就可被稱做是深度思考。
比如我曾用很多年的時間思考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還有,到底什么是幸福?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用的基本都是我的隱形時間,而不是那種端坐在書桌前,撐著腦袋苦思冥想的顯性時間。
隱形時間看似不起眼,但它卻能每天持續不斷,所以在日積月累之后,就會產生很大的效用。
這種在隱形時間里進行的刻意思考,尤其是深度思考,能把一個人可以使用的時間大大拉長,并在積年累月后產生十分強大的效果。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我們為什么要不停思考呢?
思考,是在幫我們把看到的、學到的、要做的東西從淺表帶入深處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思考這一環節的學習,就像是少了“消化”的“進食”,食物是吃進去了,卻沒能轉化成對你有用的養分。
而少了“思考”這一環的工作,就像是盲目重復的機械運動,它解決不了任何復雜的問題,也產生不了大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在一件事上或一門課程上,卻常常毫無進展。
究其根本,是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想做的事,要學的東西放在大腦里,時刻給予它最高優先級。
假如在你走路、吃飯、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這件事,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那么你的刻意思考時間就是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于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而那些能夠把隱形時間用于深度思考的人將在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 3 —
對于隱形時間的第三種方式是正念。
什么是正念?
當你洗碗時,你的頭腦和內心沒有移向別處,而是全然關注在碗上、水流上、以及手與水流、碗的接觸上。
當你走路時,你的頭腦和內心沒有移向別處,而是全然關注在你的腳步上、腳與地面的接觸上,你每一次的呼吸上。
那么,你就進入了對隱形時間的第三種使用方式——正念。
正念,聽起來復雜,其實就是“帶著愛的覺察”。
當你洗碗時,你帶著愛去覺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你就處于正念;當你洗澡時,你帶著愛去覺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你就處于正念;當你散步時,你帶著愛去覺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你就處于正念……
所以,正念并不神秘,只是大多數人因為長時間處于自動化思維里,所以并未意識到“正念”的存在。
剛才說的第一種方式和第二種方式,從本質來說都是頭腦在思考,但其實我們不需要頭腦一直思考,相反,我們需要給頭腦一些安靜的時間,同時給自己一些去體會“身心合一”的空間。
這時你就需要第三種方式,也就是正念。
正念,需要長期日復一日的刻意訓練,即便經過了訓練,也需要你自己每一次有意識的做。
它是達到身心合一的絕佳方式,但與此同時,幾乎沒人能在所有隱形時間都保持正念狀態,因為“分神”太容易了。
所以,使用人生中隱形時間的最佳組合就是:深度思考 + 正念狀態,在2/3的隱形時間里做持續刻意思考或深度思考,然后把剩余1/3的隱形時間用于修煉正念狀態。
那么,正念具體要怎么做呢?
你可以先做些非情景化的刻意練習。
坐在椅子或床上,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慢慢地將自己帶入正念狀態。
剛開始,你想進入那種“完全活在此時此刻、沒有思緒”的狀態是極其困難的,因為你的思緒就像是一條奔涌不息的河流,時刻不停。
但是,隨著你慢慢的修煉,你對自己頭腦中不斷出現的念頭會產生越來越清晰的覺察。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坐在岸邊,看著眼前的河流奔涌而過,上面的船一艘艘的駛過,而你的目光并不會隨著那些船溜走,而是第一時間就收了回來,留在了當下。
這就是“正念”的練習方法。
隨后,你可以嘗試在洗碗、散步時把關注力放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這就是正念的入門方法。
隨著不斷修煉,你可以把它用在越多越來的情境中,比如:洗澡、散步、跑步、吃飯,而隨著自我覺察力的不斷提升,你還可以將它運用到更廣泛的生活與工作中,比如,你可以試著去標記你的念頭,或者命名你的情緒。
而這些,都是修煉“自我覺察”力的重要方法。
很多學員都曾提出,自己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思維,說的就是第一種自動化思維,那么應該怎樣辦呢?
當你開始訓練自己使用后兩種方式的時候,也就是刻意思考以及正念,你的自動化思維就會被逐漸替代。
這就像是,你的頭腦中有一片雜草,而你除掉它最好方式就是用小麥和水稻去替換它,因為就算你今天割掉了雜草,明天它還會如期長出。
還有學員給我提出過疑惑,一邊吃飯一邊聽音頻的方式,算是對隱形時間的哪種應用呢?
假如你仔細感知一下,就會發現,聽音頻的時候,你的頭腦依舊會轉,這時如果你轉向了一些自動化思維,也就是“走神了”,去想其他事情了,那么你就是第一種。
如果這時你的頭腦在隨著音頻內容不斷思考和琢磨,那你就進入了第二種狀態,也就是刻意思考或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