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老板“點名參加”戰略會議的HR,都做對了什么?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如何讓人才培養方案適配戰略需要,并且能夠快速產出業務成果?這是很多企業都在不斷研究的話題,今天我們將基于過往的客戶咨詢經驗,從3個步驟給一點實操性的思路,以供參考。
作者:小圈 來源:圈外人才管理薈
圖片
圖片
研討會:盤需求,心中有全景
企業對人才的關注點,是為企業提供能夠產出高績效的人才。每家企業的戰略規劃不同、組織土壤不同,那么能夠在其中產出高績效的人才也不同,這就意味著人才培養必須立足戰略和組織,來設計與之匹配的人才培養方案。
就如下圖的房子一樣,戰略和組織是頂層設計,而人才管理包括培養,是其支撐。
圖片
道理都懂,但問題是,怎么才能根據戰略,一步步到人才培養方案?這其中最關鍵的,是CEO以及業務負責人的參與。
大多數時候,HR/培訓部門做出來的方案會被老板認為對戰略理解不透。所以,我們往往會采取兩種方式,讓人才培養更加貼近業務:
第一種,是讓HR/培訓部門理解業務,然后根據業務做方案做規劃;
第二種,是讓業務理解人才的重要性,然后讓他們來提需求。
實際上,這兩種方式都有問題。
首先,HR再怎么理解戰略、理解業務,都不可能做到像業務部門那樣,中間一定是有差距的。而如果讓業務部門自己來提需求,他們對于人才培養的專業度不夠,只能憑感覺,按照這個需求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跟實際業務也是有偏差的。
我們推薦的方式是,由HR/培訓部門主導,拉上管理層,通過2-3次的研討會來進行共創。
在共創過程中,如果企業自身的專業度不足,可以找1名外部咨詢顧問來主持和引導。這個共創的過程,一方面是將“戰略”向“人才”需求拆解的過程,讓最終的人才方案適配業務需求;另一方面,也是HR/培訓部門與管理層達成共識的過程。
矩陣圖:聚關鍵,找到核心點
通過第一步的研討會,我們可以明確戰略需要的關鍵崗位和關鍵人才,培養對象就出來了。
但是具體培養什么樣的能力呢?我在前一篇文章提到,人才培養不能陽光普照,而是要找準關鍵點,大力出奇跡。這個關鍵點,不只是關鍵人才,還需要具體到關鍵人才的某一項或者幾項關鍵能力。
所以,HR部門需要先做出崗位勝任力模型,但是并非在這些勝任力上面“平均用力”。比如A崗位對應有5項能力,但一定不是這5項能力都是需要投入重點資源去培養的,要找到“杠桿點”。
如何找到杠桿點能力?這里的建議是,根據各個能力對戰略的影響程度和稀缺程度,做一個矩陣圖。
(1)影響度低、稀缺度低:對戰略影響度不高,而且這項能力在市場上也不稀缺,完全可以招到具備這樣能力的人才,這時候我們就不需要花時間培養。
(2)影響度低、稀缺度高:這項能力在市場上比較稀缺,那可能需要內部培養,但因為對戰略影響度不高,所以沒有那么緊急,不需要立即培養。
(3)影響度高、稀缺度低:對戰略影響度很高,但是這項能力在市場上不缺,那就完全不需要內部培養,直接外部招聘就可以。
(4)影響度高、稀缺度高:對企業的戰略影響度高,而且這項能力在市場上又非常稀缺。那這就是可以撬動業績提升、或者管理效率提升的“杠桿能力”,培養出來的投資回報率會非常高。
舉個例子,一個銷售要掌握的能力有很多,客情關系、談判技巧、用戶思維等等,不可能每樣能力都培養。我們可以把所有能力項列出來,放到上面的矩陣圖里,這樣我們可以發現,“面訪能力”是我們最應該培養的能力,針對這個能力進行專項培養,立馬就能增加銷售轉化率。如果是蜻蜓點水似的,搞各種銷售技巧培訓,就會發現隔靴搔癢,最后的結果就是:沒有產出!
我們知道,戰略的關鍵是“聚焦”、是“放棄”,因為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實際上,我們的人才培養資源也是有限的,當然也應該聚焦。
4步法:抓效果,大力出奇跡
IBM曾做過一次面向全球CEO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CEO 認為企業當前的培訓是無效的或者針對性不強的。這里面有一個很多HR容易忽略的環節——學習項目設計。
人才培養畢竟是個教育事業,并不是找了內容,讓員工自己去看,就能夠有效果的。如果這樣可行的話,那么就不存在教育學這個學科了,而全世界的學校可能也不需要了,所有人直接在網上獲取需要的內容就可以進步。
人才培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績效的人才。因此,如何讓員工愿意去主動學習,并且能夠適配不同水平的員工,讓他們能夠學會,然后在學會之后,還能夠應用到工作中,最終產出業務成果,是需要經過一系列設計的。
學習項目設計需要包含幾個環節:
1、問題調研:了解培訓需求,確定學習項目的目標。包括能力水平的測試、調研學員的問題場景,調研上級的需求/痛苦。我們一般都會進行這個步驟,才能確保培訓項目真正解決企業問題。60%以上的培訓項目沒有效果,是在于這個環節沒有做好。
2、內容匹配:結合企業發展階段、學員的程度、實際工作場景等綜合因素,選擇適合的培訓內容。
3、教學運營:用教學設計,對學員的學習過程進行運營,保障學習效果(下文具體展開)
4、項目復盤:用柯氏4級評估模式,加上量化的效果指標,可以清晰直觀體現培訓結果。
其他幾個環節這里不多展開,將來我們會通過系列文章來進一步說明。
關于教學運營,這里需要重點說明一下。教學運營設計是為了提升學習內容的“留存”程度,設計從聽講、閱讀、示范、討論、實踐等一系列的學習方式。
根據學習金字塔,學習吸收率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吸收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比如我們的教學運營設計,就是依據學習金字塔原理進行設計。
除了基礎的課程學習,還有大量學員“主動學習”部分:比如課后測試&案例拓展,班主任會組織帶學討論,行業助教負責答疑;還有定制化企業案例,讓學員進行實操演練。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如何設計上承戰略,下接業務的人才培養方案?
1、研討會:盤需求,心中有全景。用研討會的方式從戰略推導到組織和人才。
2、矩陣圖:聚關鍵,找到核心點。用能力盤點九宮格的方式,找出關鍵能力。
3、6步法:抓效果,大力出奇跡。根據企業情況和學習方式,設計學習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