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聊天說話,才能洞察人心?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過去,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我能擁有一根威力巨大的杠桿,我會選擇撬動什么?
阿基米德很瘋狂,他想要撬起地球。
而我想了很久,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不想用這根杠桿撬起地球,我想要的,是撬動人心。
在生活中,我們和人打交道最多,和人相關的問題最復雜,了解人心悟透人性最難。
撬動人心,能理解人性,掌握人生。
怎樣獲得這根撬動人心的杠桿?
把這個問題描述的更具象更清晰,就是:
如何從別人的感情出發,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將心比心?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探討此事,今天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1 —
你一定聽說過甚至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別人很想認識你,加了你微信之后,向你提問他關心的問題,希望交流和得到答復。
你可能在工作,在陪伴家人,在忙碌,暫時沒有時間理會,
也可能剛剛和對方認識,不太熟絡,不知道如何回復。
更棘手的是,對方提出的問題常常不是“對錯”、“好壞”、“是否”這樣的簡單問題,
而是一個復雜問題,但他卻沒有告訴你相關背景。
不回復,顯得沒禮貌;想回復,卻無從下手。
請問,你要怎么辦,才能得體解決這個問題?
那些能撬動人心的人,總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幫助對方,又做好自己。
他們通常會這樣回復:
“我很想與你交流,但微信有時信息太多了,我擔心錯過你的消息。
這樣,請你說明下詳細情況,寫一封郵件給我吧。”
這不是隨口一說,這是一個很有技巧的回答。
接下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這個人真的寫了一封郵件。
你用“寫郵件”的方式,幫助他自我梳理了一遍,也為自己節省了時間。
另一種情況可能更為普遍,你說完這句話之后,再無回音。
他可能只是隨口問了一句,想輕易從你這得到答案,他不尊重自己的問題,也不尊重別人的時間。
---
但這是最高級的、最有同理心的回復方式嗎?
還不是。
真正具有同理心的人,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他還會想到一種可能的情況:
這個人已經給我發了郵件,卻一不小心被系統自動過濾,進了垃圾箱怎么辦?
所以能接著說出下面這句話的人,才是真正撬動人心的高手。
“請問,你最近有沒有發郵件給我?”
圖片
這是如此重要和神奇的一句話。
他說我發了,你一直沒回。
你會立刻意識到,他正在苦苦等待回信,明明是自己疏忽,還反過來認為別人沒有同理心,這是自己的問題。
他說我沒發,對不起,我忘了。
你知道,他對這件事,根本就不上心。
這句話,是自我檢查,是善意提醒,也是篩選工具。
那些撬動人心的高手,既能最有效幫助對方,也能想辦法做好自己。
— 2 —
即將航行的飛機上,乘客們安靜地坐著。
這時人們突然被刺耳的聲音煩擾,一個小孩毫無征兆地開始哭鬧。
他的母親坐在旁邊,早已習慣,就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
大家非常不滿。
終于有人忍無可忍,說:“你能不能管管你的孩子?”
這位母親脫口而出:“你難道沒有孩子嗎?你家孩子難道就不哭嗎?”
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他只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怎么能和孩子計較。
這是一個熊家長。
而那些把別人放在心上,具有同理心的人會怎么做?
一位媽媽上機后,請空姐給艙內其他旅客送上巧克力和一封《致歉信》。
乘客們認為一定是關于空中管制、飛機延誤之類的事,想取得諒解。
結果打開一看,信的內容是: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
晚上好!
我是一個剛滿6個半月的小寶寶,在此向您們請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們同乘一個航班去悉尼,在乘機過程中也許會因為我的哭鬧影響到大家的休息,對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我媽媽會盡可能地安撫好我,請大家多多包涵!謝謝大家!
小寶寶敬上
2017年3月28日
這封信,還是中英文的。
圖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上海房地產企業家許仰東在國際航班上經歷的故事。
他說這是一封不該致歉的致歉信。
六個月的孩子,第一次出遠門,10多個小時的飛機,哭鬧是正常的事。
他回頭向那位帶著年輕孩子的中國媽媽招了招手,像所有收到信和巧克力的旅客一樣,給了她注目禮,包括許多外國客人。
最具有同理心的方式,是讓別人覺得舒服,將心比心。
—3—
而患上“同理心缺乏癥”的人,有多可怕?
有次我去出差,高鐵到達廣州南站。
我打電話給來接我的人。
他說:我在什么什么路上。你一到這條路上,就看到我了。
我問:請問具體怎么走?
他說,你從出口出來,然后怎么轉怎么轉。
我站在高鐵站出站閘機口,看著偌大的大廳里的指示牌,無數內部設施,通往外部的,只有東廣場,西廣場。
我問:我應該去東廣場,還是西廣場?
他說,反正是從出口出來,然后怎么轉怎么轉。
我立刻明白,這是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
坐在他的車里,站在他自己的視角,只能看到廣州南站,有一個出口。
他知道自己在出口的左側。
但是,他沒有想過,廣州南站可能不止一個出口。從出站閘機,怎么才能到他那個出口。
我忍不住問:你知道廣州南,有幾個出口嗎?我現在至少看到兩個:東和西。你是哪一個?
他不知道。
我很無奈。
我抬頭看了看牌子,我能清晰看到一個牌子“出租車”。
我說:算了,我不去找你了。我找不到你。我自己打車吧。
我自己叫了一輛出租車。
我也決定,以后再也不找這個人打車。
沒有同理心,可能連接人送人這件事都做不好。
—4—
講了這么多,我們怎樣才能訓練“同理心”,讓別人感到舒服,理解人性和人心?
怎么才能用這根“撬動人心”的杠桿,四兩撥千斤?
你需要交心。
交心,就是交出自己的心,始終把自己心的一半,放在外面的世界體悟和觀察。
一半是理解他人,一半是反求諸己。
具體怎么做?
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戒掉“抱怨”的話語框架。
你說過這樣的話嗎?
“我對你一片好心,你把好心當成驢肝肺!”
“我問心無愧!”
“你怎么就是聽不懂呢!”
我苦口婆心,我勤勤懇懇,我任勞任怨,我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
停住,停住,戒掉,戒掉。
別人不理解你說的話,不是他沒有明白,是你沒有讓他明白。
同理心的高手們不會說:“你聽明白了嗎?”,而會說,“我講清楚了嗎?”
真正的改變都是行為上的改變,行為上的改變首先是認知上的改變。
改變就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就在我們戒掉不好的微小用語里。
魔鬼,永遠藏在細節里。
—5 —
第二個建議:玩殺人游戲。
殺人游戲,不是真的讓你去殺人,這是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
抽簽獲得自己的對應身份,比如殺手、警察、平民等。
然后不公開身份,僅僅通過語言的溝通交流,猜測推斷誰是真正的殺手。
連環殺手要靠同理心作案。
我想殺掉的玩家,是什么樣的角色,他有什么動機、邏輯、計劃?我這樣做,我那樣說……
妙手神探要靠同理心破案。
混淆視聽的殺手,是什么樣的敵人,他有什么動機、邏輯、計劃?他這樣說,然后呢?再然后呢?……
類似這樣的游戲,還有“狼人殺”,“劇本殺”等等,網上有詳細的規則和玩法。
這些游戲,是非常好的訓練從別人感情出發,站在別人角度思考,用同理心做判斷的游戲。
總體表現出超常判斷力的人,都是同理心很強的人。
很多公司的面試,不論大中小企業,也已經把“殺人游戲”作為單獨的一輪面試,
來考察應聘者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應變能力和共情能力。
理解一個人的最好方式,是成為那個人。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件是把錢從別人口袋里掏出來,一件是把想法裝進別人的腦子里。
但我認為這句話是錯的。
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從別人口袋里掏錢,那是搶。
最難的事情,是把想法裝進別人的腦子里,讓他自己把錢從口袋里掏出來。
這就需要強大的同理心。
同理心,還是很多能力的元能力。
演講、銷售、管理、辯論、談判等等,都是從同理心上長出來的二級能力。
訓練出這種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從戒掉抱怨的話語開始。
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公司同事,體驗一把“殺人游戲”。
這些都很簡單,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
你要相信,最終所有大事,都源于這些小事。
這些小事凝聚在一起,最后會變成一根長長的杠桿,撬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