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像高手一樣,一秒看透本質?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教父》中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如果看不透事物的根本屬性,就解決不了“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如果看不透問題的根源,就無法解決問題、解釋問題和預測問題;如果看不透現象背后的底層邏輯,就無法找到同類問題的普遍根源。
所謂進行本質思考,說的是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屬性、問題的根源和現象背后的底層邏輯。
作者:艾菲 來源:筆記俠
一、如何進行本質思考?
高手是如何看透三個本質的?
答案就是運用溯因推理的方法,主要有八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舉個例子:
一個人因咳嗽、吐血、四肢無力去醫院看病。醫生會怎么做呢?醫生會用溯因推理的方法來為這個患者確定病情。
首先,醫生會先根據患者主訴以及能夠看到的癥狀先做病癥假設,然后再對這個假設進行驗證,從而確定患者病癥。醫生通過問診了解了病人的病情、病史以及生活環境。
于是,醫生提出了一個關于患者病情的假設:這個病人可能患有肺結核。如果有,那么病人的肺部就會有病灶,痰里也會有結核桿菌。
根據上述論斷,醫生開出了檢查單,讓病人去拍CT,看看肺部是否有病灶。同時,醫生讓患者去化驗室查一下痰,看看痰里是否有結核桿菌。
最后,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得出結論。如果所作假設被證實,那么假設就成立,病人就患有肺結核。否則,假設就被推翻,醫生需對患者的病因重新提出假設,然后再進行一輪驗證。
從這個看病過程,我們就能看出:前半段是“大膽假設”階段,醫生根據問診結果,假設這個患者“可能患有肺結核”;后半段則是“小心求證”階段,醫生通過讓患者拍片、化驗等方法來驗證這一假設。
如果所作假設被證實,那就說明這位患者的確患有肺結核。相反,醫生則需重新提出假設,再進行一輪驗證。這就是溯因推理的方法。
溯因推理是要從現象B推出原因A,而本質思考是要從現象和問題出發,找到導致這一切發生的根源以及底層邏輯。從本質上講,這兩者具有非常相似的思考路徑,所以溯因推理就是隱藏在“本質思考”黑箱里的具體動作。
那么究竟該怎樣假設,又該如何求證呢?
1.大膽假設
第一,對事物根本屬性作出假設的方法:先歸納后抽象法。
先歸納后抽象法就是先進行歸納,再進行抽象和概括的推理方法。比如,科學家發現金能導電、銀能導電、銅能導電、鐵能導電、錫能導電,于是,科學家就推理出一切金屬都導電的結論。這就是歸納推理。
第二,對問題根源作出假設的三種方法:穆勒五法、5Why提問法、結構性分析法。
① 穆勒五法
它代表了五種假設問題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法、共變法和剩余法。
a.求同法
我們常會在雨過天晴后見到彩虹,也會在瀑布旁發現彩虹的身影,甚至有時還會在清晨一株草的露珠上看到它的樣子。那么,為什么彩虹會在這些情況下出現呢?
這時就要用“求同法”去思考彩虹產生的根源了。有什么既會出現在雨過天晴后,又會出現在瀑布上,同時還會出現在露珠上呢?原來是穿過水珠的光線,而這正是這三種場景的共同之處。通過尋找這個共同之處,人們找到了彩虹出現的原因。這就是“求同法”。
b.求異法
有一段時間,我晚上入睡有時很容易,有時就比較困難。我深受困擾,想搞清楚其中的緣由。于是我開始做記錄,對每個白天和晚上做的事情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記錄。然后我有了一個發現:我做的大多數事情都一樣,但有一個不同。有時,我會在晚上睡覺前看電視劇或電影;有時,我會在晚上入睡前看書或做瑜伽。
當我選擇在睡前看電視劇或電影的時候,我入睡就比較困難;相反,當我選擇在入睡前看書或做瑜伽的時候,我入睡就會非常迅速。可見,睡前看電視劇或電影就是我入睡困難的根源。這就是“求異法”。
c.求同求異法
一個醫療隊為了了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原因,先到幾個這種病流行的地區巡回調查。結果他們發現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經濟水平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居民經常食用的食物和飲用的水中缺碘。
醫療隊又到一些甲狀腺腫大病不流行的地區去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居民經常食用的食物和飲用的水中不缺碘。
綜合以上調查情況,醫療隊認為,缺碘是甲狀腺腫大的原因。后來,他們對甲狀腺腫大的病人進行補碘治療,果然療效甚佳。
醫療隊在那些疾病流行的地區調查,發現了一個共同點;他們又到那些疾病不流行的地區調查,又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將這兩者進行比較,醫療隊就找到了疾病流行的原因。這就是“求同求異法”
d.共變法
共變法說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個現象發生變化,另一個現象隨之變化,那么前一個現象就是導致后一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比如,氣溫上升了,放置在器皿中的水銀體積就膨脹了;氣溫下降了,水銀體積就縮小了。這就提醒我們:氣溫與水銀體積之間可能存在因果關系。
e.剩余法
1846年前,一些天文學家在觀察天王星的運行軌道時,發現它的運行軌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計算出來的它應該運行的軌道并不相同——發生了幾個方面的偏離。
經過觀察分析,天文學家發現,其中幾個方面的偏離是由已知的其他幾顆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有一個方面的偏離原因不明。
這時天文學家就考慮到:既然天王星運行軌道的各種偏離都是由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現在又已知其中幾個方面的偏離是由另外幾顆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處偏離必然是由一個未知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來,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據此推算出了這個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他們按照這個推算的位置進行觀察,果然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這就是剩余法,一般來說,剩余法只能用于研究復合現象的原因。
② 5Why提問法
它是通過不斷提出“為什么”,從而幫我們找到導致問題出現的整個因果鏈的方法。就像是一個一頭向下、不斷深入的電鉆,這種方法能幫我們將包裹在問題上的那些表層雜物清理干凈,讓問題露出它本來的樣子。
我們都知道,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往往是一個因果鏈:A導致了B的發生,B導致了C的發生,C導致了D的發生,D又導致了E的發生。所以,在看到E時,如果我們只追問到D這一層,就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這時我們就得“提問”再“提問”,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源。
先來看看大野耐一的5Why提問實例。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見到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便上前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
問:為什么機器停了?(1Why)
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問:為什么超負荷呢?(2Why)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問:為什么潤滑不夠?(3Why)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來油。
問:為什么吸不上來油?(4Why)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
問:為什么油泵軸磨損了?(5Why)
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潤滑油里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這樣連續五次問“為什么”,他找到了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潤滑油里混進了雜質)和真正的解決方案(在油泵軸上安裝過濾器)。
③ 結構性分析法
如果要講結構性分析法,就要講到金字塔原理。因為結構性分析法能夠將事物從無序轉變到有序,從混沌轉變到清晰,其中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有三大規則:
規則一,任何一層的內容都是下一層內容的總結。
打個比方,如果下一層是油麥菜、菠菜等,那么上一層的內容就應該是對它們的總結——蔬菜,而不是蛋白質。
規則二,同一層的內容必須具有相同的特征。
打個比方,如果上一層的內容是蔬菜,那么下一層的內容就是油麥菜、菠菜等,不能將香蕉放進來。因為香蕉并不是蔬菜,與菠菜、油麥菜等并不具有相同的蔬菜特征。
規則三,同一層的內容必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
打個比方,如果油麥菜、菠菜放在同一組,按什么順序排列呢?這就需要確定邏輯順序,比如,你可以按蔬菜價格的高低來排列,也可以按它們的英文首字母來排列。
如果用金字塔原理,也就是結構性分析法來思考問題的根源,就會出現下面這張圖。
這就是一個用于分析問題根源的金字塔結構,它由縱向和橫向兩種子結構組成。
從縱向來看,最頂端的是需要分析出的問題的根源,下一層是這個問題所有可能的原因,再下一層是支持這些不同原因的各個子原因。
從橫向來看,每一層原因都需具有相同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且最好能夠符合MECE法則。
MECE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意思。金字塔結構中每一層級的原因和子原因都得符合這一原則,它們之間“不能交叉,也不能有遺漏”。
比如,我們可以把人的性別分為男性和女性,這就符合MECE法則。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男性就是女性,而且要么是男性,要么是女性。
2.小心求證
求證的三種方法:向自己提問,通過試驗驗證,舉出反例。
① 向自己提問
在大膽假設后,你要問自己:除了這個假設,還有其他替代假設嗎?比如,你說:“都過去8個小時了,我男朋友還沒有回我信息,他肯定是生我氣了,不愿再理我了。”
對于這個問題發生的根源,你的假設是:男朋友肯定生你氣了。這時,你可以問自己:“除了這個假設,還有其他替代假設嗎?”比如,也許他正忙著工作或開會,也許他的手機沒電了……
當你發現衛生間地板上有一攤水的時候,你可能會說:家里人可能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上。
然而,它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第一,馬桶漏水;第二,洗臉盆漏水;第三,天花板漏水。可見,同一件事可能會有多個不同的解釋與原因,因而能夠作出不同的假設。
在比較幾種可能的假設時,你可以使用以下三個標準:第一,邏輯上的合理性;第二,與你所學其他知識之間的一致性;第三,用這個假設是否能解釋過去的事件,是否能夠預測未來的事件。
比如,當你思考零售的本質時,根據先歸納后抽象法,得出一個假設:零售的本質是把人與貨連接在一起的場。
這時,如果想要驗證這一假設,你就需要問問自己:對于零售的本質,我是否還有其他替代假設?如果有,它是否比現在這個更準確?在邏輯上更合理?與其他商業理論更契合?是否更能解釋各種各樣的零售現象?是否更能預測未來的零售現象?
這就是依據三個標準對不同假設進行的比較與評估。最終,你就能在眾多可能的假設中得到一個最佳假設。
② 通過試驗驗證
藥品研發和醫學研究中的隨機對照試驗就是這種驗證方式。
比如,將同類型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新藥,一組給老藥,而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吃下的是剛剛研發出的藥,還是已經上市很長時間、驗證有效的老藥。然后再來觀察,看看在服藥后兩組患者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藥物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如何,從而判斷新藥比老藥是否更加有效或者更加安全。
這是一種非常正規且有效的試驗驗證法。
③ 舉出反例
事實上,一個底層邏輯越是普遍適用,找到反例的機會就越大。
那是1927年舉辦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是一場物理學家大會。當時,參加爭論的一方是愛因斯坦,他堅信量子力學是錯誤的;另一方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屬于物理學界青年一代的沃爾夫岡·泡利、沃納·海森堡,還有尼爾斯·玻爾。
每天吃早餐的時候,愛因斯坦總會遇到他們三個人,并向他們提出反對這一理論的看法。愛因斯坦總能想出一個實驗來,并從中得出這一理論并不正確的結論。泡利和海森堡雖然聽到了他的不同意見,但不予理會。而玻爾總會非常認真地對待愛因斯坦的看法,他會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來思考如何反駁。每天到吃晚餐的時候,他就能想出辦法讓愛因斯坦的論據站不住腳。
但愛因斯坦并不服輸。三年后,在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他又想出了新的點子——光子盒實驗。他想用這一實驗來推翻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愛因斯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后,玻爾非常緊張,像是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因為他無法立刻找到愛因斯坦的漏洞。
直到第二天,玻爾終于發現了愛因斯坦論據中的一個錯誤,狠狠地反駁了愛因斯坦。這個勝利提高了在場的物理學家對量子力學的認可度。而愛因斯坦也并未就此服輸,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認為量子力學是錯誤的,但是他沒辦法給出一個有效的反例加以證明。
同理,對于我們自己作出的假設,我們也可以通過不斷舉反例的方法來進行驗證;如果用一兩個反例就能讓假設失效,那么這個假設肯定就是站不住腳的。
二、本質思考的二次躍遷
如果說思考問題的本質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能力實現一次重大提升,那么,遷移思考、升維思考和逆向思考則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能力實現第二次重大提升。
1.遷移思考
遷移思考是先找到經過抽象與當前問題“表面不同、本質相似”的問題,通過借用前面問題的解決方法,解決當下問題的思維方式。它的遷移對象主要是思維模型與底層邏輯。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個人只要掌握80到90個思維模型,就能夠解決90%的問題,而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幾個。”
要想“從別處借用”,就得先找到事物的本質。越是本質的,就越是抽象的,因此,從“別處”借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思維模型與底層邏輯都是非常適合遷移運用的。
遷移運用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將某一思維模型或底層邏輯的本質抽象出來;第二步,與眼前的問題進行類比;第三步,將思維模型或底層邏輯的解決方案遷移運用到眼前的問題上。
比如,巴菲特在棒球場學到的“能力圈”概念:投資這件事的秘訣,就是坐在那兒看著球一次又一次飛過來,等待那個最佳的球出現在你的擊球區。
2.升維思考
升維思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通過層級、時間、視角、邊界、位置、結構的變換,重新思考問題及其解決之道的思考方式。
比如,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時間軸思考法。
喬布斯曾說過:““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這句話從我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還愿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是‘否’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候到了。”
這就是站在時間軸的終點上這一思考法的升維作用:當喧囂退去,虛假的繁華落幕,人生的真相才開始顯現。它們就像是留在沙灘上的貝殼,如此清晰而簡單。
3.逆向思考
逆向思維能讓我們思考得更全面、更透徹,同時更富創造力。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數學家雅可比說:“逆向,永遠要逆向思考。”因為雅可比知道,許多難題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
當大多數人都在研究如何獲得幸福、如何獲得成功的時候,查理·芒格則認為: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就要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要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就要先研究企業是如何衰敗的。
因為查理·芒格知道,有時正向思考未必能將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而逆向思考卻可以。
三、總結
劉潤說過,三流的人是不學習的人,二流的人是只學知識的人,而一流的人則是那些學習“思考方法”的人。
假如回歸本質,我們就會發現,這些知識的源頭還是來自前人先輩孜孜不倦的思考。
一旦有了不懈的、直擊本質的思考,我們的成長就會沒有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