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著裝攻略:不要過于突出與刻意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西語有云:你即你所穿(You are what you wear)。即一個人穿成什么樣,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玄乎,但卻在近年來被無數(shù)的精英刊物、職場前輩們證實為千真萬確的職場法則。
“太離譜了!”——請等等,在你輕蔑的嘴角還沒有上揚之前請一起先聽一聽理由——一個人的職場著裝代表了你的品位和自我的定位,它源自你對于工作的潛在價值認同。它影響了別人看待你的方式,繼而影響老板心中給予你的位置。
可是,你也許會想,這對于我們從來秉持著低調(diào)樸素傳統(tǒng)的公務員來說,絕對是個偽命題。
然而現(xiàn)在,伴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風氣的開化以及與國際交流的日漸頻繁。公務員傳統(tǒng)的著裝規(guī)則開始有了新的變化——特別是在引領風氣之先的東莞,這種變化顯得有趣而富有意義。
不要過于突出與刻意
如果要你立即在心中描繪一幅公務員的“標配”形象,一定會是這樣:一件質(zhì)地硬朗的白襯衣緊緊地束在深藍色或黑色的不修身西褲中。腰間的皮帶一般是黑色,光澤度一般,扣前的LOGO也許是只鱷魚,或者是個“R”形。如果天氣冷,他們會穿一件西服,深藍色為主,裁剪普通,至于腳下,當然是擦得锃亮的窄頭皮鞋。
于是,多年來你心中似乎形成了固定成見——公務員著裝沒有什么行道,都是一個樣。
但東莞外事局局長蔣小鶯對此并不認同,她認為,雖然在公務員系統(tǒng)中從來沒有明確規(guī)定上班應穿什么,但實際上“需要比較正裝一點、正式一點”。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公務員著裝的潛在規(guī)則。
不過她說,穿西裝也不用十分嚴苛,也可以自由搭配一下,不用一套一套地穿。東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局長丁海潮說,他對于人們對于公務員著裝的認識只贊同一半。在丁海潮看來,普通西裝的確是公務員上班時的最佳選擇,但是他認為,公務員著裝的行道還沒這么簡單。
“你的工作范圍決定了你某些時候或者某些場合該穿什么——這是一條最重要的規(guī)則。比如說天天下基層的,跟基層一線接觸多的,你穿西裝、打領帶、皮鞋擦得锃亮的話,就會與周圍氛圍格格不入,群眾心里肯定在想,看這領導多官僚。也會讓人誤會為,我們不是來干活的,是來威風威風的。”
因此,在丁海潮看來,公務員的著裝規(guī)范大體是:不要穿得過于突出,要低調(diào)樸素、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但也不要因此而太過刻意。
公務員著裝代表公共形象
丁海潮認為,公務員著裝跟仕途關系不是很大,但是說完全絕對沒有影響也不可能。
“比如前述的下基層穿著的問題,如果不注意,就會帶來麻煩。因為很明顯反映出你不夠艱苦樸素,說你跟群眾聯(lián)系不夠密切,那你的很多方面就會受影響。”
另外,丁海潮認為,一個人的著裝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比如說,愛干凈、愛整潔的人,他的著裝、他的衣服搭配就比較講究,你就會覺得這個人比較干凈利落;有些人的著裝隨便,有衣服穿就可以了,一點不講究。但是穿衣不講究的,不一定干事不行,可能是干事比較粗獷一點。”因此,著裝或許也可作為領導判斷下屬做事風格的輔助手段。
總之,丁海潮認為,一個人若著裝好、穿戴整齊,或許能反應出他方方面面比較周到、做事作風好。“但做事作風好,仕途也不一定順。因為影響一個人的仕途是多方面的,首先和必然的條件還是要德才兼?zhèn)洹!?/p>
蔣小鶯則認為,公務員的著裝風格與仕途的關系沒有多大影響,而是代表了一種公共形象。
“根據(jù)我這么多年的公務員生涯,暫時還沒聽說過誰因為著裝不好就升不了級或者怎么樣的。但我也會對局里的公務員提個要求,希望大家有一個著裝的觀念,因為我們是代表一種形象。”
蔣小鶯說,特別對于外事局公務員而言,衣著不單單代表個人或者部門,他代表了東莞的城市形象甚至國家形象。“所以我希望公務員要有這么一個意識,對著裝有一定的認知。”她透露,在外事局,甚至有專門教授穿衣打扮的小冊子。
蔣小鶯認為,對于公務員而言,穿衣打扮是個人的事情,與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成長環(huán)境、素質(zhì)等都有關系。所以,衣著對仕途的影響很難量化。
什么才是有益的風格
作為領導干部,蔣小鶯和丁海潮常會遇到年輕人著裝不妥的問題,他們視之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職業(yè)問題。
蔣小鶯曾經(jīng)見到個別穿得太夸張的女同事,丁海潮也遇到女下屬牛仔裙同比基尼一樣短。對此,他們甚至會在會上公開指出這些問題,提醒一下。他們認為,在機關工作,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作為機關工作人員,要有形象責任感,太潮不行,要掌握好穿衣的度。
但往往這種情況下,年輕的公務員對于領導的審美和自我審美之間的差異就會產(chǎn)生困惑。致使他們在遵守公務員穿衣規(guī)則與散發(fā)自我個性之間搖擺不定。
在市政府某核心部門上班兩年的范春(化名)曾為此苦惱。“去年夏天,我穿了一條稍低胸的裙子,這種裙子我很多同齡的朋友都穿,所以就沒太在意,但一到了辦公室,領導和年紀大一點的同事都用奇怪的語調(diào)跟我暗示。”自那以后,范春的著裝就開始保守了很多。但很快,過于老氣成熟的打扮又讓她成為同事間調(diào)侃的對象。
在某機關工作的李健(化名)偶爾也有這種困惑。作為熱愛潮流時尚的年輕一代,他希望自己能從沉悶的“襯衣扎西褲”的刻板模式中解脫出來,幫助自己給人留下眼前一亮的職業(yè)形象。但是他又擔心個性化的穿著會起到反作用,“特別是在一向嚴肅保守、裝束追求中庸的公務員群體里。”
對于這些年輕一代公務員的特性,蔣小鶯表示理解并尊重。比如她開始提倡在若星期五沒有大的會議和接待任務時,允許他們有一個“casual(非正式)日”。“讓他們穿得casual一點,但不是特別隨意,是稍微隨意一點,輕松一點。”
蔣小鶯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正變得多元化,公務員團隊也一樣,因此希望給大家一個空間,給大家一個選擇的權利,但是她還是希望年輕人還是要有著裝的觀念,而不能隨便穿。“把著裝當成一回事兒。”在她看來,著裝是對別人的尊重,是對職業(yè)身份的尊重。
娃娃裝、寬襠褲留到周末穿吧
-鏈接
探討完一大堆關于公務員著裝的話題,那么在局長們的眼中,有哪些衣服是最好不要在機關單位穿的?
盡管局長們一再強調(diào),這些只是他們的個人審美,不能當作建議意見。但作為過來人,他們的審美,還是能給年輕公務員、或正處在著裝迷茫期的公務員一些參考和借鑒。
“我認為娃娃裝不太適合穿來上班。此外還有那種袖子設計很短的服裝,或者整個外衣很短,里面毛衣露在外面的穿法,這種穿法是休閑,可以在逛街或者約人喝茶時候穿,上班的話,這種衣服不太適合,因為機關還是比較嚴肅的。”
——蔣小鶯
“我不太喜歡看到年輕人穿那種褲襠很松,褲腿很長,可以拖到地上走的那種褲子,像是要跳街舞一樣。還有牛仔褲,這里打一個洞,那里打一個洞。“穿衣要看場合,你要是下班,去迪吧,褲子打上五個洞、打十個洞我都不會有意見。但上班的著裝,衣服還是穿得端正、整潔一點為宜。
——丁海潮
閑置廠房
如何變身藝術中心
-風向標
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的畫廊或藝術中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LOFT”,這是一種席卷全球的藝術時尚。而在舊廠房比比皆是的東莞,這種時尚卻不多見。
近期,國內(nèi)知名的版畫推廣機構(gòu)三版工坊協(xié)同3+3藝術空間、東莞市東城區(qū)文化服務中心,在東莞的東地倉庫畫廊舉辦了一場中國當代版畫展,展出了來自王廣義、隋建國、丁乙、鄧箭今、趙能智、武明中等著名藝術家近110件版畫精品,是當代版畫在東莞的一次大規(guī)模亮相。
與此同時,本地藝術愛好者,以及來自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文藝界及收藏界人士也對東莞這家LOFT給予稱贊:“用最簡單、最原始的空間,讓藝術品成了全場的主角,充分地展示了藝術品的美,給人留下一個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位于東城美居中心的這家LOFT,由一家大型企業(yè)廢棄的廠房改造而來,負責人鐘東偉告訴記者,幾年前,位于東城美居中心的老廠房還有5、6家這種LOFT,因為在東莞,這種藝術形式并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都是藝術家憑個人興趣愛好在運營,因此,很快就經(jīng)營不下去了,如今只剩鐘東偉的這家,藝術氛圍淡了許多。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藝術形式,在東莞,比較少的人去思考挖掘舊廠房潛在的一些文化的東西。所以不管是藝術家也好,設計師也好,都在倡導把一個老廠房、老建筑改造使用,循環(huán)利用,變廢為寶。”
鐘東偉說,事實上,很多地方的文化形式都傾向于投資幾十億蓋一座嶄新而漂亮的大樓,而藝術家的想法是考慮藝術形式的環(huán)保性,蓋新樓或者是拆掉舊廠房對環(huán)境的傷害都是很大的,也給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東莞有成片的廠房,他們的循環(huán)利用,應該由政府來牽頭,以后東莞多點像這樣的藝術形式,那以后年輕一代的文化環(huán)境就會很好了。”
鐘東偉透露,其實畫廊并不是賺錢的行當,投資像個無底洞,但是很多藝術界的朋友給予了他很多支持,他要繼續(xù)在東莞做下去。“這就像在沙漠里種一棵樹一樣,雖然這棵樹很小,但是路過的人能過來遮遮陽光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