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人伺候80歲人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下崗工人都不愿干 只能招聘農村老人
合肥振亞養老機構是合肥市最早專業從事養老和臨終關懷等一體化服務的養老機構,由于創辦早、口碑好,入住老人逐年增多,但創始人姜文學卻很頭疼:護理員遲遲招不夠。
“我們的護理員缺口達30%,基本再招不到人?!苯膶W說,目前該養老機構入住老人400余人,護理員僅50人,而且大部分年齡也不小了。護理員石永花今年55歲,記者采訪時,她正穿梭在各個房間,給老人們送飯、喂飯?!拔冶緛碜o理5個老人,最近又加到6個,護工缺得很啊?!笔阑ㄕf。
在振亞工作三年多的老護理員羅時中今年60歲。他說,剛來工作時,還有一些40多歲的護理員,后來這個年齡段的人陸續離開,現在剩下的都是50歲以上的護理員,最大的接近70歲。
羅時中一人就承擔起8位老人的護理工作,每天從凌晨4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之后雖然可以休息,但仍要陪在老人房間,一旦有需要隨時起來照料。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休息日,自從來養老院工作,他已有3個春節沒回家過了。
在內蒙古、山東、陜西等地,“一群老人伺候另一群老人”的景象也在各養老機構上演。內蒙古杭錦后旗九鼎福利院院長王建國說,過去養老護理員還能從城市“40、50”下崗工人中招收,現在愿意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少,只能招聘缺乏技能、需要掙錢的農村老人。
北京一家民辦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做廣告,希望招聘一些有學歷有技能的專業護理員,但幾乎沒有報名的。
待遇低受歧視 臟苦累讓人望而卻步
早在2007年,我國就頒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其中基本的學歷要求是初中畢業,并要接受相關職業教育。然而,記者采訪發現,目前“老齡化”護理員的文化水平和職業能力遠低于職業標準要求。
“名字不會寫,空調不會開,銀行找不到門”,是一位業內人士對目前養老護理員的形象比喻。記者采訪的多家養老機構中,護理員能達到小學學歷已經算不錯了。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養老機構難以吸納足夠從業人員的主要因素有待遇低、缺乏社會尊重、社會保障不全等。從事半護理的養老服務人員月平均工資在1000元至1500元,全護理人員月平均工資在2000元左右,整體缺乏吸引力。
羅時中告訴記者,他一個月工資1700元,而同樣的護理如果在醫院做,工資可達兩三千元,而且只用護理一個人?!拔以谶@里做的時間長,人都熟了不想走了,其他年輕點的都走了?!?/p>
護理老人臟苦累,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此外,在一些社會觀念中,伺候人的活是低人一等的?!皠e說招護理員了,就算在養老機構做管理工作,也不被認同?!苯膶W說。
“想提高護理員的工資就得靠多收入院老人的費用補償,費用高了,多數老人又住不起?!碑斄耸嗄晟鐣@涸洪L的謝生勇說。
專家分析
防患“斷層”風險 盡快開展培訓
面對養老護理員奇缺的困局,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未來如果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報酬機制和人才輸送渠道,養老護理人員恐將面臨“斷層”之憂。當務之急是建立養老護理的培訓機制。全國范圍內只有護理學這門課,而沒有專門的人才培訓專業。這使得目前我國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人才輸送渠道?!梆B老是一門科學,不能粗放管理”,應用老年學家、曾任職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傅旻說。一些養老機構負責人呼吁,政府要加大對養老院的扶持力度。有關專家還指出,鼓勵義工等慈善助老行為,使之成為養老護理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