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近60%員工遭遇“職場橡皮期”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據調查數據顯示,有36.23%的參加調查者曾經遇到過“職場橡皮期”,但可及時進行調整并順利度過橡皮期,不過也還有23.19%的參加調查者表示自己仍在橡皮期內徘徊。僅有15.94%比例的人士自認為“從來沒有”進入“職場橡皮期”。
而在何時最容易進入“職場橡皮期”的調查中,31.88%的參調者認為工作三到五年是進入“職場橡皮期”的臨界點,甚至還有近四分之一的職場人士認為一到三年就已經有可能遭遇“職場橡皮期”。
故事一 在“流水線”上拿到大專學歷小慧,2008年從河南老家來到東莞,尋找自己的夢想,由于學歷和技能有限,初來乍到只能在某大型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在旁人看來,上班、加班、下班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似乎沒有可以與外界溝通、接觸的機會。
在一次與好友聊天的過程中,小慧意識到現在的生活與夢想差距甚遠,于是決定參加自學考試,先從學歷提升開始,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經過一年的努力,小慧晉升為車間的生產組長,兩年后順利拿到了大專學歷證書,并進而跳槽到一家企業做品質管理,從此告別了“流水線”的生活。回看這段經歷,小慧感嘆說:“如果不及時提升自己,可能永遠都呆在流水線。”
解讀:調查數據顯示,參加調查者中有42.03%來自工業區工廠的技術工人和一線普通工人,他們的工作身影經常就是駐步在某一條似乎從不休止的流水線邊,重復著早已爛熟于心的作業。他們技術嫻熟、手腳靈活,但是他們的思想和靈魂仍然時不時也會“脫離”那些無情的機器。
故事二 因為熱愛重返職場May,一位專業瑜伽教練,她的授課方式輕松舒緩,輕柔的言語氣息給學員帶來無限遐想和放松的空間,她的課程深受學員的喜愛。
但很少人會想到,May曾經是一位脫離職場數年的家庭主婦。重返職場只是出于對瑜伽的熱愛。經過多次思想斗爭,她決定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作為職業,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和自我提升,May終于拿到了專業瑜伽教練從業資格證。
May說:“多年前離開職場是一種逃避,數年后重返職場是一種挑戰,只要經歷了,就比站在原地更有收獲。”
解讀:在職場進化的方向方面,智通人才網的調查數據顯示,47.83%的參與調查者認為自己應該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進行自我提升和進化,也有8.70%和11.59%的職場人認為在新的一年里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晉升作出一定的努力和調整。
“職場進化”沒有所謂“最佳時機”
那么,最佳自我提升實現職場進化的時機應該在何時?行政人事經理說:“沒有誰可以一成不變地捧著金飯碗。換句話說,未雨綢繆才是職場人時刻應作的準備。因此自我提升沒有所謂的‘最佳時機’,而在于平時是否作好進化的準備。”
“員工的自我提升是件因人而異的事情,他們的興趣愛好、教育背景、家庭條件、社會關系、經濟狀況等都決定了如何進行自我提升的方式和途徑。”
有近6成的職場人士表示自己曾經或正在經歷“職場橡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