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人才,是一招即來的嗎?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你要在一家知名企業謀個席位,你會發現將通過不少的面試環節,其實就是用“網”在一次次的篩選著企業所需要的東西,你的能力和你的品行都將在這一層層的篩選中顯露出來其本質,企業最想要的就是看透你;像醫院用CT儀器為病人作掃描一樣找出病根才能對癥下藥,而企業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是在測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事實上,非常遺憾,至今人們還未發明了一個絕對的人事測量工具能讓企業瞬間發現人才身上的瑕疵。人們在尋求著,尤其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莫不盼一夜煉就“孫悟空式”的火眼金睛來。
話說回來,即使你有了高超的測量手段,但一流的人才在哪里呢?又如何找到他們?有沒有長遠的策略與一流人才引起相互動呢?一流人才在想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一流人才是指那些不僅懂得科技、精通產業、經驗豐富、學歷顯赫,而他們身上最難能可貴的是用心探索公司上下的人性面,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因此,世界知名企業都明白,一位經理人之所以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絕不在于飽讀商學理論,而在于他嫻熟的管理技巧,能發展出策略性的宏觀視野,讓員工清楚了解后,能夠滿腔熱情地付諸實施。這就是一流的人才。
可能有人會問:一流人才有“派”嗎?是“學院派”還是“實踐派?”是“簡單派”還是“復雜派?”可以肯定的回答,在各種派別內都有一流人才,而若是能將各派知識集于一身,這一定與中國武術大家霍元家相齊名了。我們知道,彼德。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探討管理階層的角色方面,著作等身,哈佛商學院的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的企業競爭優勢理論亦是世界知名,“大家”終歸是“大家”,始終有“大家”風范。講這些內容的目的在于說明,一流人才都是各有特色,我們很難給予定下統一標準。
凡是有靈性的水中動物都是在千米深的海底生活,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面對危機能有策略地應對,并能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將“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一流人才也是這樣,他們是“企寶,”被企業層層包裹起來,外界很難攻破,他們恰是現今獵頭公司所天天獵取的對象,如果一個獵人天天守候在獵物出沒的地方,總有一天會找到機會的,就這樣眾多的獵手在等待著機會的出現;獵物同樣也是被企業天天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都會牽運企業主的心,關懷無微不至。說到底,一流人才的管理就是獵手與企業主的搏弈。只有讓“企寶”感覺到工作的快樂時,失去一流人才的風險才會降到最低。吉利公司執行副總裁喬根。威德爾(Jorgen Wedel)曾如此說過:“我接到過獵頭公司這類機構的電話,許諾給我更高的工資、簽約獎金等好處,但是我在這里工作的快樂就相當于提高了30%的工資。”
一流人才,不是招聘來的,而是吸引來的。不少世界五百強企業靈活的用人機制和福利政策都是無不說明他們苦心經營的目的是在吸引一流人才,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不要求申請者填寫申請某一個空缺職位,而更多的是喜歡申請者直截了當地讓公司知道,如果有提拔的機會,他們對哪一個職位感興趣。有關目前和未來潛在員工需求的信息都將保存在一個記錄了他們能力的數據庫里,當有需求時,數據庫進行對關鍵崗位技能進行掃描,并且對人員進行跟蹤,而這此恰是很多企業所聞所未聞的,僅僅是沉醉在每天的簡歷篩選中,忘我地工作者,但終做不了真正的“伯樂!”
但如何做才可以吸引到一流人才呢?
首先,企業要有能力回答“我為什么需要一流人才?”大凡答案是一流人才的價值大,能幫我的公司前進,能讓我的企業百病不浸等,其實這樣會嚇跑一流人才的。古代帝王劉邦曾說過:“我需要一流人才是來打江山的,我用人不拘一格,他們都是我的兄弟。”而同時代的項羽說:“我需要一流人才是來襯托我的,鮮花還要綠葉扶。”兩個同時代人對一流人才的不同觀點造就了截然相反的結局。
其次,要回答“我用什么來吸引一流人才?”企業的發展思路每個企業主都能講的頭頭是道,尤其那些曾到高等學院鍍過金(如上EMBA課程等)的企業主更是手足舞蹈露得意于形外,令一流人才不由得駐足不前,原因是一流人才是來做實事的,不是來聽你傳授書本上那些“老掉牙”的“企氏”理論的;沒有文化載體是吸引不來一流人才的,我記得廣東惠州市委?記黃業斌曾提出:本地人,外地人,來到惠州就是一家人。非常清楚地指明了惠州這座城市的發展方向,隨即又提出將惠州打造成“惠民之州”,是啊,吸引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只有擁有了一流的胸懷你才有可能營造出一流的企業文化環境,有了梧桐樹,何愁鳳凰不來安家呢?
最后,必須回答“我拿什么來留住一流人才呢?”不少企業主認為,我只要給錢就一定能留住一流人才,不是有“眾賞勇夫”的典故嘛,是啊,但這個典故是講管仲賞“勇夫”而非“士大夫!”試想,哪一個一流人才會沒有一定的經濟作為基礎呢?他們已到達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先生層次需要理論的最頂端了。因此,他們需要的是尊重與自我實現,他們最怕企業主心底的禮賢,最怕企業主同他沒有共同語言。他們能享受工作上的孤獨,但不能忍受住生活上的孤獨,他們需要在企業中有朋友,需要發展的平臺,企業主萬不可認為,一流人才只要進了我的籠,就為我所用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在你建造的籠外還有不少虎視眈眈的獵手尋機伺動呢。用感情,用誠心,用尊重,用大度才能拴住一流人才的心。否則,你只有與一流人才擦肩而過豈不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