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就業并不容易 實踐經驗成分水嶺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海歸就業并不容易
《調查報告》顯示,在新的“回國潮”沖擊之下,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都選擇回國就業,他們提出的月薪要求從3000-10000元不等。其中雖然不乏優秀的海歸進入知名企業擔任要職,但也出現了不少“海帶”與“海參”(海待與海剩)。
曾赴美國留學的宋建表示:“我回國后投了兩個月的簡歷,后來在親戚的幫助下,才有機會到一家人力資源企業的法律顧問部實習了一年。”宋建說,那段時間真是什么工作都干,就是個打雜兒的,公司還是沒有留他的意思,所以他沒跟家人商量就離開了。而曾赴新西蘭留學的孫塞也曾遇到了類似的窘境,擁有高學歷卻苦于在國內找不到工作,他在新西蘭主攻一個與航海有關的專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他匆忙回國想要大干一番,卻備受現實的打擊,因為所學專業太過冷門,難以找到工作。
調查報告同時顯示,中國海歸回國后第一份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萬,67.2%起薪不足6萬,有部分受訪者表示,回國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想要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國企和科研機構的難度越來越大,自身對薪酬的要求也趨于理性。
曾經赴英國留學的張鑫回國后進入銀行工作,卻每天都在為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而苦惱,因為還沒有轉正,也沒有業務量,每月到手的工資只有1200元,對于自己的優勢“外語”,他也覺得用不上。
“實踐經驗”成分水嶺
在美國就讀非盈利組織管理專業的林晶最近為了找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由于沒有工作經驗,她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并不強,投了上百封簡歷,大多數回應為拒絕信。她說:“像我這種空有學歷,但實踐經驗不足的海歸并不是企業優先考慮的對象。如果我有一年工作經驗,求職的結果可能會好很多。”如同林晶一樣,不少海歸表示,原本留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力,反而因出國的幾年時間造成了對本土人才供需情況的不了解。
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9月及以后從海外院校畢業的學生中,78%的畢業生在半年內順利就業,而其中在留學前有工作經歷、或者在留學期間有過與行業相關實習經歷的畢業生高達70%。國內某人力資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單純的海歸背景競爭優勢已經不如前幾年那么明顯,而豐富的工作經歷是提升海歸就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樣的高等學歷,同樣的海歸身份,由于不同的工作經歷和經驗,其求職創業的結果截然不同。
作為海歸,雖然具有較高的學歷,掌握了較深的理論知識,但若缺乏工作經歷和經驗,不僅會影響其回國求職,對其創業創新、尋求投資也會有負面作用。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張穎就曾經明確表示:“不投沒有本土經驗的海歸。”
就業加碼有N條途徑
“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在找工作時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他們了解國外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國內公司迫切需要的。”中國青年海歸協會會長林熙這樣說。對于海歸來說,想要在國內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擁有工作經驗十分重要。
專家建議,國內企業更愿意選擇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留學生,海外留學人員不妨多找一些實習或兼職,或者畢業后先在海外工作兩至三年,增加對所從事行業的國際情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