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白領遭休假式失業 “無薪休假”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中國白領們在跨國公司里或明或暗地感受到“玻璃天花板”,國籍問題對晉升的影響難以忽視。而且,由于從事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過于精專,這些白領如果要想謀求更好的發展,只能選擇在同行業的企業中跳槽,像褚時健這樣賣完香煙賣橙子的傳奇,在他們身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在全球經濟疲軟的背景下,這些昔日名副其實的小資,忽然遭遇了中年危機。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評論此話題。
勞動力“中年危機”是普遍現象
現在40歲左右的這批跨國公司的中國白領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走進外企的人,要說這些人是天之驕子,其實也不過分,但他們現在面臨的處境十分尷尬。這些資深白領都是四十歲左右,學歷在本科以上,但就目前的行業發展來看,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都存在一定不足。這些人的失業是必然嗎?
張車偉:我覺得這是勞動力市場中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不僅限于白領企業、跨國企業。在勞動力市場觀察,40、50歲的人在勞動力市場上是一個脆弱群體。不管外資企業也好,中資企業、國企也好,在勞動力市場上這部分人分化比較厲害,有一部分走向了成功,比如晉升到了管理階層,在業務上已經成了專家型的人物;而大多數勞動者還屬于一般人員,這時候就面臨著年輕人的競爭,他們從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方面相差很遠,在勞動力市場上就失去了競爭力。在外資企業表現得尤其明顯,中國勞動者加入到外資企業工作,他們在晉升中由于國際原因,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難晉升,所以現在看起來他們的問題表現得更加明顯。國內企業中他們競爭力相對更差,面臨的問題就更為嚴重。這確實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
“溫水煮青蛙”狀態讓人失去就業競爭力
找尋“中年危機”的原因,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競爭越來越激烈,張車偉表示,一直以來“溫水煮青蛙”的工作狀態是讓中年人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
張車偉:外資企業在長期以來尤其是二十年前,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講是最有吸引力的選擇。收入比較好,工作短期內相對比較穩定使得人很容易沒有特別強的進取心,產生安于現狀的思想。但是,社會變化得很快,新技術的出現也很快,如果沒有危機意識,沒有競爭意識,就會造成現在的局面,在勞動力市場上任人宰割。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對現在年輕人擇業就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在選擇工作時應該更多用長遠的眼光來考慮就業問題,而不僅僅是從現實情況,比如哪個工作熱門就拼命去。這個警鐘應該長鳴。
充分利用自身資源 理性選擇就業或創業
現在這些資深白領們也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重新就業,一方面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都不大允許,另一方面,創業也不一定成功,心理落差也很大,所以大家有點高不成低不就。就業和創業這兩條路對于現在有危機感的白領來說,哪一條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