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碩士求職經(jīng)歷:投50份簡歷僅獲2次面試機會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夠條件才敢投
50多份簡歷仍只獲2次面試機會
“公辦學校要求的門檻太高,除了一些基本要求外,畢業(yè)于985、211高校是硬線,所以一般我不會去投。但是另外一些要英語專業(yè)的單位,有的還要求有海外經(jīng)歷,這對于我這個一直在國內上大學的人來說無非又是一道門檻。”李雨萌無奈地說,多種的限定讓李雨萌至今沒找到心儀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jīng)投出50多份簡歷,但是只有2個單位給了我面試的機會。”不過,對于那兩次的面試經(jīng)歷,李雨萌并不愿多說,“那已經(jīng)是去年的事了,我也不想糾結一些沒有結果的事情。我當時面試時,自我感覺還是很OK的。”
每場招聘會下來,李雨萌一般只投五六份簡歷,少時就一兩份,有時連一份都沒有。“我投簡歷并不是亂投,我投的都是我夠條件的單位。”李雨萌說,即使這樣,那些簡歷還是石沉大海。
一次,李雨萌參加一場大型校園招聘會,看到南方一所民辦二級學院招聘一名英語老師,硬性要求是中共 黨員、英語專業(yè)八級,而且本碩學的必須是同一專業(yè)。看到自己符合所有條件,李雨萌馬上投了簡歷。學校招聘負責人看了簡歷后,詢問了些情況,最后在簡歷右上角標注“可用”字樣,笑著對李雨萌說:“初步看來你比較符合我們的要求,回去等信兒吧。”可是,李雨萌還是沒有接到面試通知。
求職屢遭性別歧視
“男同學在選工作,女生是等著工作選我們”
“都說文科生找工作難,像我這種‘文科女’就淪為‘重災區(qū)’了。”李雨萌自嘲道。游走于各大招聘會,李雨萌總結出一條:男生找工作要比女生容易很多。
李雨萌不是個例,她的大部分同學至今也徘徊在招聘會和招聘網(wǎng)站上。30多個同學中只有幾個找到了我省其他地市的民辦學校老師的工作,其他的跟她一樣。
性別歧視,是找工作中令李雨萌感觸最深的。一次招聘會上,李雨萌看到一所民辦高校招英語教師,但限定“男性”。李雨萌將自己的簡歷遞了過去,“你可以先收下我的簡歷,如果沒有合適的男生,我相信可以勝任這個崗位。”“實在抱歉,這是學校領導的意思,我們只能執(zhí)行。學校教師男女比例失調,女教師太多了,所以我們要招男教師平衡一下。”招聘老師最終沒有收簡歷。
“見得多了,就麻木了。”李雨萌說,她的本科一男同學在北京讀碩士,現(xiàn)在已經(jīng)簽到一家事業(yè)單位,工資和待遇都令人羨慕。這個同學同寢的一個男生,放棄了一個國家部委工作,正準備去別的地方。“男生可選擇機會要比我們女生多得多,他們可以選工作,而我們只能等著工作選我們。”
愿望很簡單
“不想畢業(yè)即失業(yè),只想自己養(yǎng)活自己”
“我就是想找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最好是去民辦學院當老師,中外合資企業(yè)翻譯也行,國企也行。工資3000多元我就可以接受,如果是有編制的單位,2000多也可以。”李雨萌說出了自己的求職標準。
李雨萌說,三年前,她本科畢業(yè),雖然當時的就業(yè)形勢也不是十分景氣,但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去民辦高校當老師還是比較輕松的。“學歷高了總比學歷低了要強,當老師還是我的首選。”出于這個想法,李雨萌毫不猶豫地讀了研。可是,三年后,李雨萌的夢想并沒有實現(xiàn),她趕上了這個“史上最難畢業(yè)季”。
“雖然我的那些沒有讀研的本科同學現(xiàn)在找到了工作,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從事英語專業(yè)相關工作。我還是比較喜歡英語專業(yè)的,我并不后悔讀研。”李雨萌告訴記者,自己現(xiàn)在最擔心“畢業(yè)即失業(yè)”。“只要我能保證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我不介意降低標準。”李雨萌說,現(xiàn)在她可以接受一些民營企業(yè)的崗位,也不在乎工作地點的遠近,只要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此外,她也會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雖然知道幾率不是很大,但不想給自己留有遺憾。
“我相信我能夠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李雨萌堅定樂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