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有靈魂的經營法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有靈魂的經營法
關于公司經營法,當然因人而異,各有巧妙不同。世界越是進步,對于接洽顧客的方法及設備的改善等問題,就越需要加以詳細研究。常常開研究會的目的,具體說來,也就是探討更高明的經營法,以這樣的目的為前提,這種研究才會有意義,才能生動。若沒有站在這樣的基本立場,只是一味研究,當然也可產生各種方案,不過這樣的方案恐怕不能說是有靈魂的經營方法。
更進一步想,當課長的人或者當董事長的人,要有上述犧牲的覺悟,但僅有這種覺悟還是不夠充分的。應該同時考慮到今日社會的情形,要站在人生的觀點、社會的觀點,認清什么是正確的,為了執行正確的事,才能為部下、為公司,甚至為國家犧牲,如果不顧社會觀、人生觀,換句話說,不分青紅皂白,不顧是邪是正,一味地為部下、為公司、為國家犧牲,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經營管理全集》
背景分析
松下幸之助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唯有不斷創新,才可產生有靈魂的經營法;第二,有靈魂的經營法必須與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相吻合。
創新經營法對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今企業界對此已有相當的認識,不復贅言。我想著重與企業經營者探討第二點。
商業社會的迅猛發展,為人類帶來物質的豐裕與精神的富饒,然而,與之相伴的負面效應亦不容忽視。人類肆意的生產擴張,以其他物種的銳減甚至消亡為代價;商業社會的"井噴式"發展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惡性掠奪和生態環境的無形破壞之上;很多企業的生產活動剝奪著員工的身體健康;有些企業的贏利是以犧牲青少年學習時間和健康成長為代價的……
"商業罪惡"是企業經營者需要深思的課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松下電器曾作為政府指定機構從事軍需物資的生產,松下幸之助一生對此悔思甚深,也因此常常思慮經營的本質意義。在他看來,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人類社會謀福祉,而與之相悖的經營行為,哪怕足可以為企業牟取暴利,也是絕對不可為的事情。這樣的基本道理貌似人皆知曉,可真正存于胸、篤于行的,捫心自問:能有幾人?
行動指南
探討、修善或是改變企業的經營方法,需遵循創新的法則,力求與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相吻合。
力避獨斷
為了讓工作能順利進展,我們必須好好遵從公司的方針、計劃和傳統,從中發展自己。個人的智慧縱使卓越,也像在黑夜里提燈,照亮的范圍有限。獨斷地以為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是至高無上的,會使公司蒙受不利。尤其職位高者,更要經常請示上司,顧慮周全,推敲著做事才好。不顧傳統,忽略公司的方針和計劃,以自己狹隘的主觀來判斷行事的人,他的努力程度和才干越高,公司受害的程度也越大。
——《經營管理全集》
背景分析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中的道理似乎眾人皆知,但作為行動理念貫徹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卻頗為不易。松下幸之助身為企業最高領導者,不容易聽到反對的聲音,但他深知一己決斷的狹隘性和局限性。為了力避獨斷給企業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他總懷著一顆空杯的心,認真聆聽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并且將這一做法加以細化,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公司上上下下必須遵從這個方針。作出重大決策時,松下幸之助更是要跳出自我利益、公司利益的樊籬,站在國家、人民利益的高度來審視,力求順應國策民利。
行動指南
經營者應當廣開言路,虛懷納諫。
自來水哲學
什么是神圣與真誠的經營態度呢?這好比自來水,經過處理的水就有價值。盜取有價值的東西,要受法律處罰,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不過自來水既是經過處理的,為什么乞丐開栓水龍頭盜飲,很少受到處罰?這是因為自來水雖然經過處理,但它實在太充足了。
你想:水能直接維持生命。經過處理后的自來水,因為太充足的關系,被盜飲多少也無所謂,這種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我覺得,這啟示了我們:"生產者的使命,是如何的重大和尊貴。"亦即,生產者的使命,在于能將貴重的生活物資如自來水一樣,無窮盡地生產下去,逐漸消除貧窮。只要貧困消滅,那貧者所引來的煩惱痛苦也會消除。只要人類生活的煩悶得以消解,有了富足的物質生活,再加上精神上的平安,自然就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松下幸之助談企業使命
背景分析
松下幸之助唯一的自傳,名為《自來水哲學》。1932年5月5日,松下幸之助召集全體員工,"喜悅而興奮"地闡明企業真正使命——"自來水哲學"的經營方針,并將這一天定為創業紀念日。事實上,公司真正的創立時間是在1918年3月,然而,松下幸之助卻將他闡明"自來水"經營方針的日子作為創業紀念日,足見他對這一經營方針的重視程度。松下幸之助覺得,對于"自來水哲學"的體認是他悟道的"善果",因為他終于認清經營的使命和本質,即:為人類社會創造無盡的資源,使貧窮在社會中消失。一旦有此領悟,便豁然開朗。
縱觀松下幸之助跌宕的一生,從創辦松下電器,創設PHP研究所(致力于推進國家及人民共同繁榮、和平與幸福的組織),到開辦"松下政經塾"(致力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首創終身雇傭制等,無不立足于為國家、人民謀福利之上。松下電器正是在這一使命的引領下,成就卓越。
行動指南
企業使命應當立足于造福國家與人民之上。
必勝的祖傳秘方
伊塞特紙業公司已經創立128年,無論什么行業,從未有100年來還繼續保持同樣狀態的,大多25年就要有一次遞嬗,而它竟能128年繼續經營下來,這表示每一代經營者,都能跟隨時代的腳步,明顯抱持隨著時代而奉獻社會的使命感,這使得該公司的小谷董事長,經常能發現時代所需要的東西。
一般來說,變賣家產的以第三代經營者居多。與其說是能力問題,倒不如說隨著年代的消逝,經營者易于忘卻事業的使命感。小谷董事長之所以能連傳四代,想必是他們的使命感一直未變的緣故。那是由于前代以傳統的教育方式,把事業的使命感傳遞下來,我想這正是小谷董事長的家族企業能夠長盛不衰的祖傳秘方吧。
——松下幸之助分析伊塞特紙業公司基業長存的原因
背景分析
經營者無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長久生存下去,實際上卻適得其反,有的倒閉,有的被迫停業,這種事層出不窮。原因何在呢?松下幸之助認為,公司之所以會倒閉,主要原因在經營者。企業能欣欣向榮或者倒下去,全視經營者的能力和使命感。
家族企業的通病是難以長盛不衰。松下幸之助認為家族企業的盛衰,主要是看這個家族企業能不能將對待事業和社會的使命感傳遞下去,使繼任的經營管理者能夠始終把這種使命感發揚光大。如果繼任者本身既有管理能力和領導手腕,又能夠心系事業心系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承擔起企業經營的責任,那么這個企業定能欣欣向榮。松下幸之助認為這正是伊塞特紙業公司能夠長存的祖傳秘方。
行動指南
始終保持對事業和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察納雅言的胸襟
如果經營者或決策者不能以誠懇的態度接受抱怨,那么就無法知道自己的缺點。我想,越是壞消息或是不中聽的話,越是能顯示自己需要反省或改善的地方。
因此,不論公司或商店,都必須建立起重要干部能迅速得到外界對內評價的風氣。這是經營事業或買賣時,應該隨時注意的一點。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
背景分析
松下電器的一位員工拜訪某批發商,問起松下電器的產品怎樣時,沒想到那位批發商竟然很生氣地說:"我把你們的東西賣給零售店,結果,他們因為你們的名聲不好而退貨,我實在很生氣。制造電器需要有高技術,松下電器若只能生產這種不入流的產品,就干脆做烤番薯的買賣算了。回去以后,把這些話轉告給你們老板。"那位員工回到公司,據實向松下幸之助報告。松下幸之助聽后非但不生氣,反而決定親自去拜訪這位批發商,當面向他道歉。
批發商聽了道歉后說:"真不好意思。我因為一時氣憤,才說出那么過分的話,但沒想到貴公司的店員,把叫你們干脆去做烤番薯買賣的話也告訴了你。真對不起,請你別生氣。"
松下幸之助平日就教導員工們如實反映顧客的意見,即使再難聽的話也要毫不隱瞞。古語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越不中聽的話越能反映問題。
行動指南
不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必須將意見的管道疏通。
玻璃式經營
以公開的方式,建立相互了解,不僅可以提高員工工作意愿,還能培養出經營干部。
在公司只雇用七八位職員的時候,每個月我都與公司會計作公開的結算,并將結算的結果向社員公開發表。這就是所謂"玻璃式"的經營法。公司的員工都十分喜歡這種做法,而且很興奮地認為,下個月非加倍努力工作不可。由于這種熱烈的氣氛推動,公司業績自然越做越好。
——松下幸之助談玻璃式經營
背景分析
所謂玻璃式經營,是指經營活動公開、透明,對每一位員工充分開放,并歡迎員工參與經營。玻璃式經營是松下幸之助經營法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具有深刻含義和系統的實現方法。
就其意義而言,首先,實行玻璃式經營,可以使經營現狀如同玻璃般透明、清晰,經營者與員工都很容易透視其中的優劣情勢,及時糾正錯誤,發揚優異之處。其次,身處透明的工作系統中,每位員工的行為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下,這樣自然形成一種公眾監督的機制,不僅可以有效約束和規范個人行為,而且可以凸顯榜樣的力量,促進良性競爭,推動員工成長,提高工作效率。再次,玻璃式經營便于領導者查看公司全景,有效管控人與事,清除管理"死角".
行動指南
1、以目標為導向,注重結果。
2、堅持責任一對一、百分百的原則,即:一件事由一個人全部負責。
3、定期公布經營狀況,讓每一位員工充分知曉公司運營情況。
4、建立制度,保障每一位員工充分發表建議的權利,激勵他們多提建議。
——摘自《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