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被批培訓沒效果怎么辦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培訓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永遠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沒效果。
一說培訓都覺得培訓很重要,但是真正落實到工作中卻又覺得做不出價值,員工也覺得很多培訓是浪費時間,只是應付一下走過場。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培訓人避之不及,經理人嗤之以鼻,學員們醉眼迷離,公司里的不解之謎:“為什么培訓沒有效果?”
我們首先看看這個問題,他包含了兩個名詞:1、培訓;2、效果。我們需要對這兩個詞進行定義:
一、什么是培訓?培訓包含哪些動作?范圍是什么?二、什么是效果?怎樣才算是有效果?標準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要航向哪個港口,任何風都是逆風。
一、什么是培訓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培訓”,在不同組織和不同場景中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把培訓僅僅定義為一堂課,有些人把培訓定義為員工從入職到成長的全部過程,包含了課堂學習、崗位輔導、日常管理、領導激勵、績效評估等所有過程。當然,大部分人對培訓的理解都介于這兩者之間。
究竟怎么定義培訓并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重要的也不在于這個答案是否“標準”,而是需求方和提供方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一致”。
歸根結底,培訓的核心還是“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模式,在工作中的過程大概如下圖所示:
對上圖中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需要思考:誰來提問?誰來回答?誰擔責任?誰來實施?
具體的說,需要問下面一系列問題:
誰來提出問題?(錯誤的問題導致錯誤的行動)
誰來界定和分析問題是否真實?(問題有了,但沒抓住核心,白忙活)
誰提供經驗、工具、解決方法?(提了問題,能不能解決)
誰來教方法?(有了解決方案,怎么讓大家掌握)
誰來考核是否掌握了?(怎么判斷學會了)
誰來監督是否執行了?(怎么才算用了)
誰來判定方法的使用是否正確?(用的方式對不對)
誰來評估執行之后是否有效果?(用了之后有沒有效果)
誰來分析有效果或者沒效果到底是哪里的影響?(有效果,是因為新方法的功勞嗎?沒效果,是哪個環節出問題?)
上面每一個問題如果無人做或者做錯了,都會導致整個過程是無效的。現實情況是培訓工作往往只做了其中一兩個動作,其他問題完全無人過問,也無人負責,導致整個行動都沒有效果。
一個理想化的大包大攬的培訓部門,是足以把上面的流程全部囊括到培訓工作當中去的,從界定問題、分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培訓、推行、跟蹤、指導、評估一條龍服務到底。但哪怕最專業的培訓公司,也很少有敢拍著胸脯說可以全包的,更何況幾個人的培訓部門?
所以究竟其中哪些環節算到“培訓”這個范疇當中?首先要在這一條上達成共識,才能說到底是培訓沒效果還是其他行動沒效果。
每個環節究竟由誰來負責?這個沒有標準答案,要看組織中的職責是如何界定的。權責界定有一個原則:無責則無權。就是說這個事情做砸了,是誰承擔損失?這個叫責任,誰負這個責任,誰才有權力進行管理。
人 力資源部門到底是親自去幫助、指導、約束、激勵業務員工,還是協助直線經理人去幫助、指導、約束、激勵員工?企業大學、培訓部門到底是直接管理員工的工作和成長,還是幫助部門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員工的工作和成長?到底是直接提供方法、解決方案、具體課程,還是幫忙去外部尋找課程,還是跟業務部門一起開發課 程?到底是提供培訓組織服務,比如布置培訓場地、買茶歇、拉橫幅、調投影儀,還是提供培訓方法和流程,使得培訓更有效果?
我認為,大部分企業大學、培訓部門的定位應該是幫助部門去培養員工,主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協助:
內容上,一方面成為培訓中介,幫助各部門收集、篩選、推薦外部培訓資源,一方面成為課程開發者,幫助各部門進行知識管理,把個人經驗顯性化、組織化,內化課程、開發課程;
形式上,一方面提供培訓組織服務,一方面以培訓顧問的身份,提供更有效的培訓方法和流程。
也就是上圖中,藍色箭頭指的那一塊。
二、什么是效果
效果是相對于目標來說的,達到目標就是有效果,沒達到目的就是沒效果。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變成了“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情況。
所以一開始就要明確培訓到底要達到什么效果,才能最后評估是否達成了目的。
一個常識:每個需求皆有代價。如果沒有這個約束,所有的培訓需求都是恨天高的,比如“聽完課就恨不得加班到過勞死”“聽完課就可以帶著團隊3個月干完整年任務”和“聽完課就能跟華萊士談笑風生”這樣的目標。
下面表格給了一個范例,既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大概需要付出什么樣的金錢和時間代價:
要求程度 | 描述 | 成本(元) | 耗時 |
有印象 | 留下感性的印象,看看即可 | 200 | 30分鐘 |
找得著 | 遇到問題知道到哪里找答案 | 500 | 30分鐘~1小時 |
有了解 | 能說出大概的內容 | 800 | 1~2小時 |
記得住 | 能說出完整的、所有的內容 | 1k~2k | 2~4小時 |
理解原理 | 掌握背后的原理,能解釋 | 2k~5k | 半天~1天 |
標準應用 | 可以獨立進行常規工作,按照標準流程實施 | 5k~10k | 1~3天 |
組合應用 | 遇到新問題能自己用教過的辦法分析、解決 | 10k~50k | 1~5天 |
創造性應用 | 在實踐中發明新的方法技巧,積極主動,提前解決問題。 | 50k~100k | 多次培訓 |
掌握系統理論 | 系統掌握一套完整的理論 | 100K~300k | 以月計算 |
創造新理論 | 總結出新的理論體系 | 30萬以上 | 以年計算 |
上頁表格中所有要求,都有對應的培訓方法、形式。只有先確定目標范圍和要求標準,才能確定投入資源的多少,最后才能確定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形式。
如果提出的問題是正確的,有解決方案,并且有明確的培訓目標,那么培訓的效果就有了基礎。
三、怎么達成效果
為了達成有效的培訓,應該具備專業的培訓專業技能,從課程、講師、培訓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大家可以參看我其他寫的文章,陸續會講到培訓的各個方面。這里大致介紹一下。
一個完整的課程應包括以下內容:
需求,目標,學習前提:要解決什么問題(確定范圍),達到什么目的(確定程度),對學習對象有什么要求(確定學員)
核心理論、方法:用什么方法解決上述問題,想讓學員掌握什么知識、技能。不一定是系統理論,也可以是一個小方法,小技巧。
課程結構大綱:上述內容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怎么講,才容易讓學員理解,要讓課程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案例,范例,演示內容: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如舉例子,講故事,給示范,播視頻,做演示等方法,讓學員容易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設計:避免單一的填鴨式教學,要用提問、討論、實操、演練等方法,務必讓學員動起來,參與進來。
課堂活動:設計好課堂游戲、段子、笑話等內容,引導課堂氣氛,吸引學員注意力,調節情緒,避免學習無效。
考核設計:一切都以結果為標準,設定好的目標一定要達成,用考卷、演練等考核方式,設定標準,嚴格打分。
所以一個完整的課程材料應包括:
《講師手冊》:合格的講師照著講即可完成授課
《學員手冊》:學員學習教材,完整PPT
《培訓素材包》:音頻,視頻,閱讀材料,案例等
《考核工具》:考卷,評分表,跟進表等
同時在授課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32法則:一堂60分鐘的課程,應該10分鐘講理論,30分鐘演示、演練、實操、互動,20分鐘討論、總結、分享。
奧卡姆剃刀法則:整個課程只對目標負責,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達成具體的目標。怎樣衡量目標是否完整呢?把所有跟目標無關的內容全部刪除,課程依然可以接受,這個目標就是完整的目標。
結果導向原則:凡是沒有達到預定標準的學員,絕不予以通過考核。
在上面的完整課程結構和授課原則的支持下,可以讓培訓工作能起到更大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認為保證培訓有效果應該做到:
明確培訓目標,提出有效的問題;
明確各方職責,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法;
確認培訓結果標準和資源投入標準;
采取對應的培訓形式;
實施正確的培訓方法。
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即使培訓依然沒有效果,再用PDCA循環來確認癥結,從而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