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就是你讀過的書,扛過的事,遇過的人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人這一生,格局真的很重要。
清代學者張潮把人生分成三種境界和格局:第一種:在窗子里面看月亮;第二種:在庭院中望月;第三種:站在高臺上玩月。
確實如此。格局之上,所見之處,步步皆景。
格局大小,無非就是一個人的眼界、能力和心態(tài)。
讀過的書,拓展你眼界的廣度
讀書的厚度,往往決定著眼界的廣度和人生的高度。
讀書是為了求知。越優(yōu)秀的人,越懂得持續(xù)學習的重要性,在他們的人生字典里,別人眼中的中年危機從來就不存在。
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就能擁有掌控人生的底氣。
讀書也是為了求己。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心靈寧靜,能夠自省和自查,保有清醒的認知。
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才能永遠懷有敬意和謙卑之心,不致于狂妄混亂,失去真正的自己。
讀書,更能解決我們80%的迷茫。看書中的百態(tài)人生,能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了這個世界。
那些看不懂的事,參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遇過的事,拓寬你能力的邊界
成年人的人生里沒有容易二字。
困難就像大海里的浪,不是一次性打完,而是一浪接一浪,所以能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特別考驗人。
這里,有兩個秘訣。
第一個秘訣是,耐力。
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欠缺耐逆性。他們頻繁地更換目標,付出一點努力就感動了自己,遇到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
理由無非是累了,都這么“久”了,生活給了我這么多次“重擊”了,還不見成效,夠了。想要幸福到來,也不愿意花上幾秒等一等。
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誰不橫亙著幾座大山?我們雖然沒有“搬山填海”的能力,卻要有“愚公移山”的決心和耐心。
第二個秘訣是,成長。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能夠通過努力和學習來培養(yǎng)的。他們往往含笑和挫折過招,從中汲取養(yǎng)分,將磕絆視為鋪墊,倒逼自己的優(yōu)秀。
遇到難事,不能退啊,你能退到哪兒,你只能跟它拼。
風雨人生,學會為自己撐傘;苦厄境遇,要堅持為自己種花。與其抱怨自己生活不幸,不如在磨難中撐大自己的格局。
相處的人,教會你做人的寬度
富蘭克林18歲的時候,得意洋洋地回到故鄉(xiāng),他口袋里裝滿了錢,見到人就分,儼然一副腰纏萬貫的大款派頭。
后來,他在飯店遇到了當?shù)刈钍苋俗鹁吹膶W者馬瑟。
富蘭克林趾高氣揚地炫耀一番準備離去時,馬瑟忽然喊到:“低頭,低頭。”
富蘭克林根本就不聽他的話,結(jié)果差點撞上眼前低矮的天花板。
見此情景,馬瑟意味深長地對他說:“低低頭,年輕人,在這世上行走,一定要低頭才能避免磕碰啊!”
富蘭克林聞言很是羞愧,從此變得不再輕浮狂妄了。
正如那句話所說: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里,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
人這一生,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會教會我們一點什么,讓我們收獲一點什么。
低調(diào)謙和的人教會你不炫耀、收斂鋒芒;
心地善良的人教會你善體諒、換位思考;
心胸寬廣的人教會你不計較、容人容事;
靠譜誠信的人教會你不食言,重信守諾。
當然,你也會遇到偷奸耍滑的小人,不懷好意的壞人......他們的出現(xiàn),是帶給你經(jīng)歷,教會你最有用的一課。
是他們,讓你看清人性的善與惡,生活的丑與美;是他們,催著你成長和成熟,讓我們明白了不爭不辯,天地自寬。
正是這些在你生命里不斷出現(xiàn)的人,在無形中撐大了你的心胸,構(gòu)建出了你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