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會復盤的人,都做到了這3點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復盤,是一種職場高效工作法。
你可以通過它,對結果進行核對,并不斷回顧、反思、研究自己的行為,從中找出規律,指導自己每天進步。
本文將和你分享有效復盤的3個步驟,敬請enjoy~
1
記錄分析
想讓自己有進步,首先要培養“復盤”思維:刻意觀察自己,希望每天都有進步,不斷尋找能夠優化、改進的地方。
記錄是實施復盤的第一步,可分為進程中記錄和進程后記錄。
1、進程中記錄
是指在日常工作、項目進展中,隨時隨地將遇到的問題、想到的靈感、聊天記錄等記下來,記錄工具可以選擇手機自帶的筆記本或者是筆記APP,可以云同步,多終端使用的最好。
記錄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每項工作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2)工作過程中,腦海中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或者待辦事項;
3)想法是怎么來的,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以新媒體編輯的工作為例。每天早上到公司開始工作時,記錄下開始撰稿的時間是九點半,初稿的完成時間是11點半。寫稿過程中,想起來幾個選題,于是快速記錄在本子上。
下午1點,查看后臺留言反饋,有人留言希望實用性內容多一些,于是記錄下來,思考下一期內容如何改進。以此類推,記錄每時每刻的工作內容。
2、進程后記錄
當項目告一段落,或者每天、每周定期,對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檢視,進行復盤。
提供一個簡單好用的復盤方法:KPT復盤。
其中K是指Keep,意思是有哪些方法后面需要繼續保持;
P指的是Problem,意思是在這次項目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T指的是Test,意思是有什么想法可以進行測試,嘗試改進?
2
優化迭代
記錄和分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將分析出來的解決方案,迭代在下一次或者第二天的工作中。
舉個例子。
小林在一家聯合辦公空間做運營。空間有很多高校合作伙伴,每個月都有老師帶著大學生到空間參觀學習。第一次接待講解,小林帶著學生在空間內邊走邊講,但是學生太多,對開放區的入駐企業影響很大。
于是小林運用KPT復盤法進行復盤:
Keep:接待中的講解環節是需要保持的;
Problem:工作過程中,遇到講解聲音大,以及學生說話、拍照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企業辦公;
Test:改進方式,講解環節可以安排在會議室,并且強調學生可以自由參觀,但要保持安靜,拍照留念則統一安排在樓下。
運用改進后的方案,既可以為合作的高校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創新服務,也可以保障空間內企業職員的正常辦公。
可以看出,只有將Test中的方案落地,才能實現迭代工作。
改進后的工作方法,可以做成標準工作流程或者檢查清單,方便下次工作使用。
3
總結升華
將工作過程中的思考,不斷落地為具體方案,再總結成一個個模型,運用成套的模型指導日后類似的工作,就實現了個人思維和工作技能上的升華。
總結工作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回顧整理一次。
比如插坐學院的編輯可以依據工作內容,將個人的工作模塊化為:素材整理方法、標題庫的建立、每日撰稿標準流程等,個人模塊越多,工作進步越快。
以上,就是做好工作復盤的3個步驟:
1、記錄分析;
2、優化迭代;
3、總結升華。
研究表明,華為、阿里等標桿能不斷達成目標,與他們的自我批判、不斷復盤等企業文化有關系,也與他們是IT公司,有能力+IT有關系。因為,IT不是萬能的,但IT切實能提高效率,降低克服人性劣根性的難度!
很多財大氣粗的500強公司也認知這點,他們或者自己投巨資開發,或者花幾百上千萬外購。
對一般企業,自研或外購都承擔不起,怎么辦?
很高興向各位朋友介紹一個解決方案,超高性價比的、0元也可用起來的方案!
目標通,提煉自華為、阿里等標桿經驗,讓你也可以帶隊目標合理、過程靠譜、改進有序、加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