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通了,工作就順了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上個周,我去上海出差,本打算順道去見一下上海分公司的伙伴們。
但剛一下飛機,助理告訴我,那邊有了疫情,如果我過去了,回京會比較麻煩。
我說,不行,我一定要見見上海的小伙伴們。
一來,我確實很久沒見到他們了,我想見見他們,聊聊天,聞聞味道,激勵一下大家。
二來,我也想知道在他們是如何在疫情之下,逆風翻盤,做到了酵母全國業績第一名。
是的,你沒看錯,上海疫情封控幾個月,所有人都出不了門,但上海團隊做出的業績居然超過了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北京、廣州等地區。
我很好奇,是什么讓他們克服困難,取得如此成績?
最后,我找了一個地方,請大家吃下午茶。
聊天時,我問他們,疫情期間,你們哪兒都去不了,是什么讓你們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他們告訴我,Cherry ,疫情那陣子,客戶進不來,我們出不去,確實非常難。但是,當我們連吃飯、生存都成了問題時,那工作上的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那段時間,我們天天在家里跟客戶做咨詢,做服務,開云酒會,我們沒想著賺錢,只想著幫助客戶解決一些困難。因為只有客戶好了,我們才會好。
聽了他們的話,我很欣慰,也特別有感觸。
在工作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
有人怨天尤人,深陷情緒內耗中,日漸沉淪。但也有人,會全盤接受工作中的考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實際上,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工作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心境。
當你想通了,工作也就順了。
1
心態,決定了你的狀態
在工作中,我其實挺怕一類人的,就是玻璃心的人。
玻璃心的人,心態很差,你說不得,罵不得。有時候,他工作出了失誤,你批評了兩句,他的心態就崩了,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患得患失,要么鬧情緒,賭氣辭職。
他們也經受不住壓力,做事情時遇到些許的挫折,就怨天尤人,悲觀消極,一味地想著逃避,不敢積極應對。
在工作中,一個人的心態,往往決定了他的狀態。
如果心態很差,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讓你陷入到情緒的內耗中不可自拔,那你工作的狀態怎么會好呢?
而那些心態好的人,不會縈懷于一時的得失,他們會把工作當成人生的修行,會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是成長的機會。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大學畢業后,曾經在一家名為松風工業的公司工作。
這家公司效益很差,瀕臨著倒閉的邊緣,員工工資的來源是銀行借款,而且遲發薪水更是家常便飯。
因為這個緣故,員工工作積極性很低,到處彌漫著消極怠工的情緒。稻盛和夫也受到了這種情緒的影響,經常和同事一起吐槽公司,甚至一度有了辭職的想法。
但是,因為家人的強烈反對,稻盛和夫別無選擇,只能留下來工作。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稻盛和夫逐漸領悟到,茫然度日只會讓人消沉墮落。如果不摒棄怨天尤人的態度,人生就不會出現轉機。
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發中,以此來忘卻現實的苦惱。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漸漸感受到了工作的樂趣,晝夜不分地投入研究工作,甚至把“家”搬到了實驗室。
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的心態越來越好,研究成果開始不斷顯現,工作變得越來越順利,從而也為他之后創立京瓷奠定了基礎。
稻盛和夫說:“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即使你抱怨再多,受到的委屈再多,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好之后你再去發泄情緒、調整心情,這才是一個成熟人該有的心態。”
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沒有誰做得比誰更容易。
記住這八個字:借假修真,借事修人。
你遇到的挫折、困難總會被克服,都是假的,真的是你從困難中收獲了什么,成長了什么。你也要知道,所有你現在經歷的事情,都是為了修煉你自己。
當你心態對了,工作就順了。
2
能力邊界,圈定了你的成功地盤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里歐在《原則》中說過這么一句話:
“我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體會痛苦的時刻,我不會感受喪氣或透不過氣來,而是把痛苦視為大自然的提醒,告訴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去學習。”
很多時候,你工作中的不順心,歸根結底是能力不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在能力范圍內做事情,你會覺得非常舒適、順心。
但是,當你所做的事情超過你的能力邊界時,你會覺得很沮喪、很痛苦。
但,這不是壞事,你要把痛苦視為一種提醒,要學會從中汲取力量,不斷拓展你的能力邊界。
你的能力在哪兒,你成功的地盤就能圈到哪兒。
我再舉個例子:2015年初,我們公司招聘了第一批大學生,總共有三十多個人,但最終活下來的只有兩個,其中有一個女生。
一路成長過來,她受到了非常多的“折磨”,都熬過來了,如今已經成為了非常優秀的咨詢顧問,將很多同齡人遠遠甩在了身后。
為什么她可以成功?有一件事或許能夠說明原因,她剛從獵頭崗位轉咨詢崗位時,連PPT都不會寫,而做好一個PPT恰恰是必須要有的基本功。
有一次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們第二天要和客戶開會,然后她從下午三點開始寫PPT,寫完了我不滿意,讓她重新寫;寫完給我,一看還是不行,又讓她重新寫;一直反反復復,到次日凌晨三點,作品依舊不合格;作品不合格,那么沒有辦法,只能讓她重新寫。
這個過程中,她沒有說我不做了,而是在我面前邊哭邊寫,哭了很久,寫了很久,最后交出了一份特別好的作品。
也就是在那個晚上,我無比的相信她,相信她一定能夠成長起來,會長成一棵大樹,原因在于她有很強的心力,她愿意不斷學習,彌補短板,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
人性是有弱點的,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想做簡單的事,不想跨出自己的舒適區。
可是,如果你只是重復做簡單的事情,你的能力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你也沒辦法承擔更大的責任,取得更大的成績。
只有日益精進,不斷打破邊界,提升自己的能力,你才能不斷取得成長,進步。
當你的能力強了,工作就順了。
3
格局,藏著你的結局
有這么一則故事:三個泥瓦匠在砌墻,一個人走過來,問他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泥瓦匠沒好氣地說,你沒看見嗎?我在辛苦地砌墻呢。第二個心平氣和地回答,我們正在建一座高樓。第三個則洋溢著喜悅說,我們正在創造美好生活。
10年過去了,第一個人仍然在做泥瓦匠,第二個人成為了一名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則成為他們的老板。
工作本身沒有區別,為什么三個人的成就卻大相徑庭?
因為格局不同。一個人的格局里,藏著他的結局。
很多時候,工作上的痛苦,源自于你的格局不夠。
當你格局不夠時,你看到的是工作中的一地雞毛,各種破事,各種爛人,常會讓你陷入一些負面的不好的事情和情緒中。
但是,當你格局大了,很多事情就看開了,很多事情就想通了,此時不管你面對的是什么,都能夠坦然應對。
你站在山腳往下看,遍地是垃圾;你站在山頂往下看,美景盡收眼底。
一個有格局的人,眼界有高度、人品有溫度、思想有厚度。
什么叫眼界有高度?
劉潤老師說,格局是眼界撐大的。說的真好。
有時候,你身處困境,覺得太難了,快要撐不下去了。可是,當你眼界放寬一點,當你把困難放進時間的長河里,你就會發現,那些你眼里天大的難事,都會變成過去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慢慢變小,小到不值一提。
所以,不要囿于當下,提升你的眼界,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努力才有正確的方向。
正如戴高樂所說,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
什么叫人品有溫度?
格局越小的人,越見不得別人好。他們錙銖必較,總是在找機會排擠別人人,打壓別人,試圖用別人的錯誤,證明自己的正確,用別人的不好,證明自己的好。
真正有格局的人,人品是有溫度的。他尊重別人,體諒別人,也愿意在工作中盡可能地幫助別人。
當你在做人做事中,存有利他之心,懂得相互成全,你往往就能走得更遠。
什么叫思想有厚度?
真正能限制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經濟上的貧窮,而是認知上的困頓。
習慣于經驗做事,墨守成規,那你很容易陷入思維的囚籠,工作上就不會有大的突破和成就。
你有多大的認知,就能成就多大的事。
所以,多看看書,多出去走走,多接觸圈子里的高手,跟著他們交流、學習。
心有大格局,就不會因為環境的不利而怨天尤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自暴自棄,不會因為工作上的挫折就一籌莫展,碌碌無為。
當你的格局大了,工作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