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大潮下,這幾個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今天和大家聊得隨性一點.。
之前連續發了幾篇關于裁員的文章,后臺反響挺大,很多讀者說寫這些雞湯沒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但其實我沒想著解決具體問題。一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處的行業不一樣,面對的職場競爭壓力也不一樣,不可能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
二來我也不是什么行業都懂,都能給出深刻有效的解決方法。如果有,那一定是要付錢的,而且也不應該是我來干。
我寫這些只是總結一些現象和啟發,給大家開個5%的頭,剩下的95%還得各位自己去想。
作者 |張良計
來源丨張良計
現在大環境確實不好,但這個不好,對普通打工人的影響其實沒那么大。反而是那些開公司的,創業的,當高管的,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因為打工人都是干活兒的,而高管是負責指揮的,負責拉業務的,負責找錢的。只要一個行業沒有死透,那干活兒的人永遠需要,不然就運轉不起來。
反而是指揮的人,不需要那么多。
因為整個行業的生意量小了,蛋糕變少了,能給他指揮的地方就不多了。要是自己還不能下場干活搶蛋糕,對公司而言這種高管就不是生產資料,而是生產成本了。
資本是極度理智的,裁員是有ROI的.
裁掉一個高管所帶來的收益,和裁掉三四個中層所帶來的收益,和裁掉七八個基層所帶來的收益,是要放在一起對比的。
開公司不是過家家,老板跟誰關系好就不裁誰,這種情況只發生在經濟形勢還沒有那么糟糕的時候。一旦糟糕到底了,這個老板都要被裁。
這跟打仗是一個道理,沖鋒陷陣的人不能少,但指揮官只需要一個。官僚主義這種東西,在經濟上行的時候是維護統治的工具,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是馬上要擺脫的累贅。
因為官僚主義,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而現在,是打仗的時候。
所以我之前文章里寫,現在對裁員最應該感到擔心的,是那些拿著高薪的高齡人群。
對此有人反駁,說大佬后臺關系硬,輪不到我們普通人來擔心。但其實我并沒有去擔心,只是通過這個現象,可以窺見以后如果你也坐到了這個位置,你會面臨一個什么局面。
這也是我常常和大家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本質是什么?就是規律,就是現在這個事情這么發展,雖然還輪不到你頭上,但以后輪到你了,你該怎么辦。
很幸運,這個道理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了,因此也讓我少走了很多職場上的彎路。
我一直說,在職場上要有兩個眼睛,一個眼睛往前看,一個眼睛往上看。
往前看不必多說,把手頭的工作做好,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環視周圍蠢蠢欲動的機會,如此一來才能不斷向前進。這些很多人都能做到,我以前也寫過許多這種干貨文章。
但懂得往上看的人不多。
如果說往前看是看自己,那么往上看就是看別人,看比你厲害的人,比你經驗老道的人,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做得有沒有效果,他們在哪些地方摔過跤。
這些觀察最后都會反哺到你自己身上,過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你大概會是個什么樣子。
這就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像我最喜歡往上看的對象,是那些在職場上工作了十年以上的人。因為十年是個分水嶺,工作十年的人,要么在這個行業扎根下去了,要么就是出來自己創業。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你都可以總結出不少learning出來。
和這些人去聊天,去傾聽他們的對話,向他們請教行業困惑,只要你的態度誠懇,不做作,目的性不表現地那么露骨,人家是很愿意告訴你一些東西的。
我剛工作那幾年,最喜歡跟著公司里幾個年紀比我大很多的人抽煙吃飯聊天。我啥都不說,就站在旁邊聽著,有時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不管是行業八卦,客戶情況,項目進展還是公司新聞,我照單全收。
別看這些東西挺零碎的,凡事都是量變引起質變。你單拿出來看一個信息可能沒什么大不了的,但你如果把一些事情串起來看,自己組織一下信息框架,然后再稍加推理一下,還是能得到不少有用的洞察的。
聽的多了,積累的多了,就能畫出自己未來三五年的發展圖譜,有哪幾種可能性,每種可能性都有哪些利弊,適不適合自己,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甚至到后面,你和一個人接觸幾次,聽他說的一些話,觀察一下他的行為,就能推斷出幾年后這個人大概會發展成一個什么樣子。
因為樣本量多了,規律自然就總結出來了。
如果你現在還年輕,還沒到考慮這些復雜問題的地步,但你提前幾年就做好心理準備了,知道自己要是這么做,未來可能會變成什么樣,其實是好的。
圖片
《權力的游戲》里小指頭有一句名言:
混亂是向上爬的階梯。
怎么去解讀這句話?不是要你在大環境混亂的時候,東搞西搞把水攪渾,然后趁虛而入。
而是混亂打破了固有的秩序,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則有機會被推翻甚至重構。這時候你這個人是什么背景,有多少年經驗,論資排輩什么的都沒用。
士兵也可以成為將軍,地位低的人可以瞬間升到高位,都是在這種時期才會發生的事情。這就叫結構性變化帶來的機會。
到了這個階段比的就不是過去,而是現在和未來,你有多大的膽子,你的心思有多縝密,你準備了哪些積累。
現在潮水退了,你是穿個褲衩還是光著屁股,都要拉出來遛遛。以前你以為絕對不會有的機會,現在說不定都冒出來了。
所以,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很重要。
回到現在大環境不好,到處都在裁員這個問題上,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像我前面說的,裁員現在很多裁高管的,那你就去看這些高管被裁了之后都去了哪里,他們混得怎么樣。
裁員之后依然能混得好的人,和從此一蹶不振的人,是能看出很多差別的。
你去根據這些差別再反推這個人的個性,行事作風,職業經歷,工作背景,去深入研究研究他,就能得出許多對自己有實際用處的結論。
比如我朋友圈里就有一位,屬于裁員之后依然混得很好的高管。
私下里我們也是好朋友。以前我經常開玩笑說他不工作的時候把自己搞得像個交際花一樣,到處和人吃飯喝酒聊天,到一個新公司朋友圈就換一個風格。
一開始我以為他屬于那種外向帶點浮夸的人,但后來經歷了幾次行業動蕩之后我發現,每次他都能在出現危機之前就嗅到危險,提前找好退路,從來沒有讓自己陷入過狼狽不堪的境地。
后來我才知道,他這哪是social,他這是不斷給自己打基礎,鋪后路,用公司的資源和自己的人際魅力去拓展關系網。怕的就是有一天行業下行了,自己沒有Plan B.
能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需要水準的。
現在這個時間段,是檢驗各位過去積累和能力的時段。如果你以前一直都是埋頭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我建議你現在立刻改變一下思路。
第一、一定要主動
主動去和行業里的人多交流,去研讀行業新聞和報告,去和人喝咖啡喝酒吃飯聊天。
這么做不是要你找人去抱團取暖,而是打聽信息,摸清楚你所在領域的現狀基本盤。多認識個人就多一條出路,這話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尤其正確。
很多時候我們找機會,就是打個時間差,打個信息差。你知道的東西,別人不知道,你趕上了這個時候,別人沒趕上,那就是你贏。
而打信息差的前提,是你的信息足夠多,你足夠有耐心去抽絲剝繭,才有可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黃金。
另外一個主動,是主動承攬一些不屬于你工作范疇上的事情。當然這個前提,是你的手頭工作沒那么飽和那么忙。
這么做是為了秀存在感,你的存在感越強,你在公司里的位置就會越穩固。相信我,這種時候這么做絕對不會錯。
第二、不要拒絕臟活累活
眾所周知,臟活累活都是吃力不討好,付出的努力多,回報的受益低。
但這是以前。
現在你去看,各個行業各個公司,越來越多的臟活累活涌現出來。因為現在不需要那么多高屋建瓴的戰略方針,先活下去才是王道。
就連我家樓下的房產中介都把攤頭擺到小區門口了,去年這個時候他們可都是坐在門店里吹空調聊天的。
在其他人不愿意干臟活累活的時候,你干了,在其他人意識到臟活累活也需要有人干的時候,你已經干出經驗干出方法了,你站穩了,這就是你的競爭護城河。
當然這個干,不是要你一直干,而是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干,是為了自保,也是積攢一線的經驗,等到未來形勢好起來了,你就能比別人更快抓住機會。
我一直說,不管你位置坐得多高,當初讓你上位的專業技能不要丟,現在就是應驗這句話的時候。
第三、不要跟風擺爛
抱怨是負面情緒消耗,抱怨地越多思維就越難冷靜,也就越容易漏出破綻。
雖然現在躺平擺爛很流行,但你去仔細看看那些嘴上說著要擺爛的人,實際行動并沒有這么做。
有的人嘴上說不干了,私下里反而比你更卷更積極。所以千萬不要跟風,人家躺平是自嘲過嘴癮,你躺平變成真躺平。
一來二去,你倒是中了招,別人反而搶了你的工作上了位。
最后、看開點,心要大
經濟危機不是第一次來。把時間往回拉二三十年,我們經歷了下崗潮,互聯網泡沫,全球金融危機......這一系列事件并沒有打垮我們。
不信你去問問身邊那些年紀稍長一點的,經歷過這些危機的人,他們都淡定得很。不過就是默默調整個人發展方向和財務計劃,以適應時代局勢的變化而已。
這跟打王者的道理一樣,順風不浪,逆風要茍,就這么簡單,沒那么多竅門。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