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領導者而非管理者?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一個年輕的經理近來有這樣的困惑:“我已經閱讀了所有關于領導力的書,并且已經實施了其中的一些想法,我自認為把團隊帶領得很好。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已從經理蛻變成領導者了呢?”這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管理者和領導者在三個方面有天壤之別。
計算價值與創造價值。你管理別人,你就很可能在計算價值,而不是創造價值。只有管理者才會計算價值;一些人甚至會干擾價值創造者,從而降低價值。如果一個鉆石切割師被要求每15分鐘就匯報一次工作,那他的老板就在通過干擾他來降低價值。
相比之下,領導者專注于創造價值,比如他會說:“我需要去處理A事情,你來幫我處理下B事情。”這就是在創造價值,如此的領導者就和他的跟隨者一樣同為價值創造者。“以身作則”是領導者最主要的特征。
影響力的圈子與權力的圈子。管理者擁有下屬,而領導者擁有追隨者。管理者創建的是權力的圈子,領導者創建的是影響力的圈子。想知道自己創建的是什么樣的圈子,就看有多少人(不是你的下屬)來向你那里尋求意見。這樣的人越多,就越說明你是個領導者。
領導別人與管理工作。管理包括支配一群人來完成某項任務;領導則是指一個人有能力影響、激勵并促使他人為企業做出貢獻。影響和激勵使領導者區別于管理者,而不是權力和控制。
在印度,甘地激勵了無數人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抗爭,并與他們并肩作戰。印度在1947年實現獨立。他個人的愿景成為每個人的夢想,如此確保了整個國家的獨立運動成為勢不可阻擋的浪潮。這個世界需要像他一樣的領導者,超越問題本身,有愿景,能激勵人們將挑戰化為機遇,一步步接近理想。
這位經理其實可以經常和他的團隊聊聊天。什么時候他們不再談論手頭的具體工作——轉而討論愿景、目標和愿望之日,那就是成為領導者之時。
[克蘭菲爾德商學院]
績效管理三步走
績效管理可以成為公司成功的動力,也能變成公司停滯的桎梏,這取決于如何使用。對此,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企業績效研究中心從績效考核辦法的制定、績效評估以及對績效評估結果的處理這三個方面提出以下基本原則:
績效考核辦法的制定。首先,只需關注對公司成敗重要的內容。績效考核、經營目標應該與公司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數量最好在5條左右,不要超過10條;內容至少涵蓋客戶滿意度、員工敬業度以及運營效力。其次,確保績效衡量辦法切實可行,既要考慮考核成本是否值得,又要保證相關人員都很清楚績效考核的意義以及自己的任務。第三,同時使用定量和定性的衡量辦法。
績效評估。首先,績效評估應該定期、常規化,至少一年一次。其次,參與績效評估的人員應該包括所有員工,而不僅僅是經理、主管;由員工對自己以及經理、主管進行評議。第三,定期復議績效考核辦法,一旦發現過時的、無用的考核條目,即刻移除。第四,除非績效考核體系已經十分穩定和完善,否則不要加入獎勵機制。
對績效評估結果的處理。評估結果應該用來提升公司的整體表現。首先,可以通過績效評估,發現和提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問題。其次,可以不斷更新對員工表現的評價;但不要據此批評員工個人,而應該去查找績效考核系統的不足,思考是否因考核辦法不完善而導致。第三,如果評估結果不錯,那么請大范圍、高調地予以慶祝。最后,必須記住,改變需要時間;有時候與其好高騖遠,不如根據評估結果適當調整目標,使其落在可達成的區間,反而更加有益。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奢侈品的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CSR)不是奢侈品,卻事關奢侈品公司的未來存亡。
2011年,消費者道德研究協會向許多家服裝設計公司發出問卷調查,希望了解他們在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舉措。不過,沒有一份問卷得到完整的回答,更有些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嗤之以鼻。調查結束后,協會的報告或許點明了設計公司不關心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原因:“樣式凌駕一切。所以,設計公司對于他們的責任不聞不問。”
奢侈品公司的過度浪費和不作為,令消費者對奢侈品公司有一種潛意識的抵觸。隨著消費者意識的覺醒,他們對可持續的認同將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奢侈品公司如果不能及時作為,那么必然要挨一段痛苦的日子。一項全球性的調查顯示,九成消費者希望企業能走在法律要求的最低限度之前,承擔更多的社會和環境責任;87%的消費者表示會抵制那些不負責任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此外,很多商學院的學生都認為企業應該關注自身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學生們表示希望畢業后進入那些企業文化中強調革新和擔當的公司。
為了贏得社會責任感愈發強烈的消費者以及未來商業人才的青睞,奢侈品企業必須真誠地展示關注可持續的商業行為。
目前,已經有一批先鋒行走在幫助奢侈品品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前沿陣地。例如“生態系統采購平臺”協助奢侈品公司制訂可持續的資源采購策略,還有一些機構幫助時尚品牌從非洲貧困國家進口原材料——Suno、Soko、Maiyet等都致力于將時尚元素和手工藝結合起來,從肯尼亞等低收入國家進口原材料。大牌們不甘示弱,如Vivienne Westwood聯合“環保時尚機構”雇傭肯尼亞的貧困婦女制造手提包等。
奢侈品企業不該忘記,企業社會責任不同于時常變化的潮流趨勢,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備受關注。這也是一個契機,可幫助奢侈品企業站得高望得遠,制定新的商業策略,同時為自身和社會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