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就忘還有救嗎?有!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你在什么場合會做筆記?
你會不會內容太多記不住?
你會不會記下來了不愿看?
你會不會時隔多日看不懂……
如果這些都是你的“痛點”,那你缺的可能是視覺筆記的應用。具體如何應用?請看本文~~
作者:趙倩薇 來源:培訓雜志
在這里,我并沒有什么五彩斑斕的繪畫技巧要和大家分享,我更希望讓大家了解——視覺筆記究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什么難題,應用于什么場景,能夠培養怎樣的學習習慣。
視覺筆記究竟是什么?
很多場合我們都會記筆記,比如會議時、閱讀時、聽課筆記等等,但打開筆記本,你會發現:大部分人在記錄筆記的過程中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記完了也就結束了。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僅僅是文字的抄錄搬移,以流水賬式的線性筆記為主。
而視覺筆記的核心意義在于——針對記錄內容,幫助你快速抓取主題、明確內容的邏輯關系,以及提煉出關鍵要點或者核心問題。通過“文字+圖形”,最終呈現出一份讓你自己有記憶、能理解、好應用的視覺筆記。
我把視覺筆記分為2種類型,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
快速涂鴉自我識別型
這種類型,我一般會應用在日常的工作會議中,呈現的形式簡單粗暴。主要記錄核心問題,通過“天馬行空的聯想圖形+簡易的內容邏輯線”,邊聽邊記邊梳理。其關鍵在于快速輸出,自己能夠看懂即可,以及在日常的工作場景中練習自我即刻視覺反思和消化的能力。
優化梳理共享他人型
這種類型的視覺筆記,相對精細化,可以運用在分享活動中。要求不僅邏輯結構比較清晰,視覺畫面也會更加豐富和飽滿。
為什么要采用視覺筆記?
我們通常在閱讀時會遇到哪些障礙呢?
明明知道這篇內容是有干貨的,但篇幅稍微長了點,看著看著就跑神了;
明明看過很多書,看了很多文章,但是貌似都是過眼云煙,等到要應用的時候,怎么就想不起來,它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明明精讀了,但除了做線性筆記,抄一些重點內容下來,好像別的也沒啥可做的……
在我運用了視覺筆記后,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提升專注力,促進思考和記憶
在人們的大腦中,1/3的神經元用來處理視覺信息,1/3的神經元同時處理視覺和其他感官信息,剩余1/3的神經元處理剩下的各類信息,我們會發現大腦更加偏愛于圖像信息的傳播,而非文字。
帶著做視覺筆記的目標去閱讀內容,大腦能更快速運轉并能更專注地看內容、提取重點內容。你思考如何將這個主題及其核心內容視覺化的過程,就已經幫助你進行內容的思考和記憶了。
通過視覺筆記的呈現,高效對內容進行2次帶你自己主觀判斷和思考的輸出,這大大提升了我們對于文本內容記憶的效率。
提升邏輯力,促進理解和吸收
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種情況:一些核心知識信息,明明寫的都是中文字,你認識它,它也認識你,但字面意思如果只是簡單看過,對于實際應用的理解難免還是會有差距。此時,就可以運用視覺筆記2次深度理解并呈現出來,那么對于文本內容來說你會有一個更加具象的場景理解。
除此之外,應用不同的構圖模型和邏輯線將內容串聯和組合時,提升的不僅僅是單點知識,而是將整體內容的邏輯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再梳理進行表達。此時大腦就像一個視覺思維的過濾器,從文本從左邊進來,通過理解和吸收,右邊出來的就是視覺筆記的表達。
提升可視化,促進回顧和查閱
回顧線性筆記,翻開時你可能會頭疼,因為很多文字內容,不知道從何看起,視覺筆記的好處在于每一個篇章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搭配豐富的色彩標識一目了然,并且思路非常清晰。
原理說完了,如何梳理出一份圖文并茂、邏輯清晰的視覺筆記?接著往下看~
視覺筆記制作七步法
以下,以劉潤老師的“上癮模型”為例,和你分享視覺筆記制作的7個步驟——
Step1:寫大號標題(主題文字、主題圖)
標題是視覺筆記的核心,通過標題明確這篇視覺筆記究竟在講什么。
Step2:提煉關鍵文字(過濾提煉、層次邏輯)
提煉內容中的關鍵文字,過濾掉一些解釋核心內容的說明文字。
Step3:畫輔助圖像
匹配1級內容圖像、匹配2級或3級內容標識。
Step4:分結構模塊
將不同模塊進行區隔,明確這一篇視覺筆記中由幾個模塊組成。
Step5:做引導標識
應用箭頭或序號標明閱讀順利,厘清內容邏輯。
Step6:上重點顏色
強調重點、增強畫面的層次感,提升視覺美感。
Step7:署自己名字
記得告訴別人這份優秀的視覺筆記是你做的。
一步一個腳印,一份完整的視覺筆記就完成了。如果你看著全會,上手就廢,一定是練得不到位,別害怕自己是手殘黨,只要堅持應用,你擁有的可能不僅僅是一份視覺筆記,還有你的視覺結構思考力。